标签:
通信华为中兴海外337 |
分类: 电信评论 |
善用规则,砥砺前行
-华为、中兴的海外拓展
程德杰
正文
2013年新年刚过,在诸如帮助欧洲尽快走出欧债阴影、使世界经济重归健康发展之路,等诸多问题上争吵不休、莫衷一致的欧洲和美国,却在遏制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海外拓展方面,似乎达成了高度的一致。
先是欧洲贸易委员会指责华为和中兴借政府补贴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并威胁就此展开调查;接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宣布,将对中兴和华为的3G和4G无线设备,发起是否侵犯美国企业知识产权的“337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和美国对中兴和华为发起贸易调查的时机,正是全球移动通信即将更新换代,由3G时代过渡到4G时代,4G无线产品即将大规模商用的前夜。
事实上,鼓吹发起对中兴华为贸易反补贴调查的欧洲贸易委员卡瑞尔·德古特(Karel De Gucht)一席话道破天机:欧洲设备供应商应获得中国电信市场30%的份额;作为交换条件,欧盟会放弃调查中国公司接受补贴的行为。
作为改写了全球通信业竞争规则,将诸多老牌通信设备商逼上绝路的华为和中兴,近年来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拓展步伐不断加快,大有“赶英超美”之势,这不仅给华为和中兴的市场竞争者,诸如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等带来巨大的压力,也让这些欧美电信设备制造商背后的欧美政府寝食难安,于是一系列针对中兴和华为的“贸易调查”新鲜出炉,便不难理解了。
其实,近年来中兴和华为所遭遇的类似不公平对待,并非个案,不仅欧美是这一系列贸易调查的始作俑者,就连本身毫无电信设备制造能力的印度也来凑趣,声称华为和中兴的通信设备危害了其国家安全。
这一系列闹剧的背后,是欧美主导下的国际贸易秩序的脆弱,以及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横行。
事实上,欧美针对中兴和华为的“非贸易壁垒”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化条件下,欧美遏制中国全球影响力行动的缩影;因此,中国企业要真正实现全球化,成为国际性企业,就必须突破这些“非贸易壁垒”,学会应用和利用西方社会贸易游戏规则,实现企业的海外拓展。
首先,在面对共同对手、争取企业合法市场权益方面,华为和中兴应打破“瑜亮情节”,共同应对。
长期以来,同处一城的华为和中兴,在拓展市场方面,多是竞争、鲜见合作,不仅一线的员工在市场上“刺刀见红”,双方的高管也“老死不相往来”。在面对共同的客户时,大多采取所谓“激进”的市场策策略,意图将对方彻底打垮。
华为和中兴在市场竞争中的大打出手,从国内打到了国外,不仅让国际电信运营商捡够了“便宜”,更让他们“看轻”了中国企业间的“合作精神”;这也是国外电信设备企业,能够肆无忌惮地推动对华为和中兴发起调查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相信:即便是面临共同敌人,华为和中兴也绝不可能合作。
事实上,华为和中兴有更多的理由合作:抛开双方都是中国企业不谈,双方各自拥有的专利、财务资源、市场资源和客户资源,如果能够加以综合利用的话,将是一支足以在国际通信市场上“翻江倒海”的力量。
但不幸的是,华为和中兴之间,似乎有的永远只是对抗,而合作似乎永远是 “未来时”。
因此,中兴和华为在面对共同敌人的时候,有必要携手共同应对。中国有句古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希望中兴和华为能够真正共同面对。
其次,要善于组织和发挥好华为和中兴的海外“统一战线”,共同应对美欧政府的“非贸易壁垒”。
华为和中兴海外拓展多年,早已在国外形成了各自的“利益链条”。对于深陷经济危机泥潭的国际电信运营商来说,华为和中兴廉价而又质优的电信设备,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这些由华为中兴通信设备“串起来”的链条上,国外的电信运营商和相关利益团体,都是可以争取的“统战”对象。
另外,在面对欧美政府“非贸易壁垒”时,争取来自中国政府的支持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必不可少。政府可以通过国家政府间协定,相关的国家法律来推动,做好后盾;行业协会扮演好企业利益代言人的角色,为企业争取利益,推动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间的行业自律,避免企业间的内部争斗。
最后,华为和中兴更要学会应用好欧美的贸易规则,走出一条“中国式”海外拓展之路。
华为和中兴,要在国际化的路上走得更远,加强自身管理,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真正按照国际规则办事,提升客户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增加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可预测性,都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企业的本土化战略必须坚持下去,本土化战略的执行,并非仅仅以拥有多少当地员工来衡量,而应以是否融入当地社会,其发展是否与当地发展息息相关等,来作为本土化的考核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进军国际市场时,当地企业的建立,不一定要追求绝对控股,初期甚至不一定要追求品牌效应;合作手段上可采取合资、合作、参股、VIE(可变利益实体)等多种方式进行,避免“全资收购”等激进的市场模式,市场手段应立足长远,以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打枪的不要,悄悄地进村”。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多采取“院外游说”方式沟通,避免狭隘民族情绪对立。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对立,另一方面,可以以合作企业来试水,逐步建立利益同盟,寻找利益代言人,这方面,可以多学习下当年日本企业国际化的经验。
另外,华为和中兴进军海外的时候,要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热心当地公益,博取当地民众好感,这都是减少企业国际化阻力的重要手段和举措。
总而言之,华为和中兴的海外拓展之路,只有在携手合作、争取更多支持、善用国际规则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开拓出一条希望和光明之路。华为和中兴的海外拓展,仍需不断努力,砥砺前行!
本文首发于本人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teletech),感谢您阅读这篇文字,如果您需要进一步讨论,可通过新浪微博和QQ与我讨论,本人新浪微博名:@程德杰,QQ:1793572;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和我沟通,其他通信方式请见本人新浪博客首页左侧博主简介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