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础设施共享"和"不对称管制"难撼中移动霸主地位

(2008-10-16 22:03:05)
标签:

it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不对称管制

基础设施共享

3g

霸主

分类: 电信评论
 
“基础设施共享”和“不对称管制”难撼中移动霸主地位
 
程德杰  博士  高级咨询师
四川通信设计院
 
 
近一段时间,不断传出有针对中国移动的“不对称管制”手段,先有“单向号码携带”、后有“单向网间漫游”,就连工信部刚刚出台的“电信基础设施共享”规定,似乎都有专门针对中国移动的意思!
 
一时间,中移动仿佛陷入了“四面楚歌”,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锄强扶弱”意识被发挥地淋漓尽致:在所谓的“不对称管制”措施和“基础设施共享”规定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仿佛一夕之间具备了和中移动一较高下的实力,中移动在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霸主地位似乎不保了!
 
可情况真是这样吗?
 
窃以为,先不论传说中的“不对称管制”能否得到真正、彻底地执行,即便是如坊间传闻般获得实施,再加上所谓的“电信基础设施共享”,也很难撼动中移动在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霸主地位。
 
3G时代中移动将续写其在2G时代的辉煌,继续成为国内通信市场的“龙头老大”!
 
原因很简单,所谓的“不对称管制”也好,“基础设施共享”也罢,都无法真正触及到中移动这个移动通信“巨无霸”的核心竞争力:其高达4亿的用户规模、和基本覆盖全国的移动通信网络!
 
我们知道:通信行业是一个“大者恒大”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马太效应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移动已经建成了一张基本覆盖全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其大陆国土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下面这组数据可以说明中移动的网络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移动网络的巨大优势:中国移动基站数高达35万个,中国联通有15万个,而中国电信的CDMA网络仅有8.5万个。
 
由于各运营商未来所选择的3G制式各不相同,其基站天线、发射功率、载波频率等也各不相同;要兼顾现有移动网络,实现网络的无缝覆盖和优化,从技术角度讲,各运营商间基站共站的可能性并不大。
 
以中移动在基站规模上的绝对优势,企图通过所谓的“基础设施共享”来迅速壮大中电信和中联通,其可能性微乎其微;更何况,“基础设施共享”并不见得都是不利于中国移动,中国移动也可以利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丰富的干线传输和接入资源,减少其在传输方面的投资。
 
由此可见:“基础设施共享”无损于中移动的移动通信霸主地位!
 
既然“基础设施共享”不能冲击到中国移动的基本面,那么“不对称管制”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先说“单向号码携带”,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执行,但从网上传出的消息来看,其主要意图是允许中移动客户“保留原号码”转入中国电信或中国联通网络,而中电信和中联通的用户则不能携号转入中移动的网络,这就是所谓的“号码单向携带”。
 
那么什么样的用户会从中移动转向中联通和中电信呢?
 
高端用户显然可能性不大,此类用户对网络覆盖和通信质量极为敏感,而对网络资费并不太注意。以中电信和中联通目前的网络覆盖水平和网络质量,仅仅靠其较低的资费水平,显然无法吸引中移动高端用户更换移动服务商!
 
中端用户重视性价比,希望能够以比较低的资费水平获得比较高的服务。不排除有部分中移动的中端用户投奔中电信和中联通。但不可忽视的是使用习惯在决定这类用户更换网络服务商时的巨大影响力:在中移动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当一个人的大多数联系人都是中移动用户、并且网内通信可以享有较大优惠的时候,如果中电信和中联通不能提供具十分吸引力的服务和价格的话,就很难吸引到中端用户转网。
 
再来看低端用户,通常大家都认为这批用户是最不具网络忠诚度,其用户粘度也最低,也是最容易投奔中电信和中联通的用户。但实际上经过多年的经营,中移动已经形成了在低端用户中颇具品牌号召力的“动感地带”品牌,并根据用户的通信特点,为用户量身订做了不同的通信套餐,其资费水平非常具吸引力。中电信和中联通如果制定不出突破性的价格策略,是很难吸引此类用户转网的;而如果以较低的资费水平吸引此类用户转网,则中电信和中联通将可能面临无钱可赚的尴尬局面!
 
这里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中移动的业务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中移动的业务创新能力远强于中电信和中联通,而提高用户对网络运营商的忠诚度,通信业务对用户的吸引力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那种仅仅以价格来吸引客户的市场手段,早就不适于目前的移动通信市场竞争了;更何况中移动根本不惧怕价格战:中移动由于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其每用户成本远低于中电信和中联通。因此价格战的后果只能是有利于中移动,这一点中电信和中联通对此心知肚明。实际上,我们从最近的电信资费调整听证会上,中电信和中联通反对取消漫游费这一点上,就可以知道中电信和中联通实在是没有打价格战的本钱。如果中联通和中电信为了业绩目标而挑起价格战的话,那么最好的情况也只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另外,根据国际经验,“号码单向携带”不可能永远执行下去,在经过一个阶段后,将会演进成“双向号码携带”,那时候中移动的竞争优势将充分显现;而且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单向号码携带”并不包括TD用户。
 
因此,“号码单向携带”无损中移动的移动通信龙头地位!
 
至于传说中的“单向网间漫游”,潜在的受益人只能是中联通,且仅限于2G网络,中电信则无缘此优惠措施;至于3G网络,由于三家运营商分别采用不同的3G制式,显然不可能有所谓的“网间漫游”产生,除非用户使用3G多模手机,并且国家出台相关的3G用户网间漫游规定。(本人曾有专门文章《电信不对称管制又一手段:单向网间携号漫游》,对此加以阐述)。
 
综上所述,无论是“基础设施共享”也好,“不对称管制”也罢,都不太可能撼动中国移动在国内移动通信领域的霸主地位,3G时代中移动将保持其在2G时代移动通信领头羊的地位!
 
 
后记:
 
通过上面的文字,博主想向各位表明:虽然有工信部颁布的“基础设施共享”规定,以及可能会出台的一系列针对中移动的“不对称管制”措施,但这一切都无损于中移动在国内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事实上,中移动未雨绸缪,针对可能出台的一系列“非对称管制”措施,也提出了一揽子反制措施。本想在这里加以分析,但限于文章的篇幅,我将有关分析写成《中移动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不对称管制”》一文,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字,如果您需要进一步讨论,请点击图标http://wpa.qq.com/pa?p=1:1793572:1和我在线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