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电信中国移动基础宽带网络idc移动宽带3g同城交换 |
分类: 电信评论 |
根据公布的电信重组计划,中国移动合并中国铁通,从而获得铁通的固定网络和长途干线传输网络,中国移动最终成为可经营固定和移动业务的全业务电信运营商。
在以语音业务为主的2G时代,中国移动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完善的网络覆盖和优质的服务;那么在3G时代中国移动是否能延续其2G时代的辉煌呢?
笔者认为:移动通信的3G时代,是数据通信逐渐取代语音通信、成为运营商主要收入来源的时代;用户的消费行为将从目前主要以语音通信为主,逐渐转向以数据通信为主。为适应这种潮流,运营商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移动宽带接入服务!
作为国内最先进入3G时代的电信运营商,其所采用的TD标准,在用户终端及运营商网络间架设了一条带宽远大于2G时代的接入信道:目前中国移动部署的TD网络版本,理论上最大可以提供384Kbps的下载速率,考虑到无线信道衰减和协议开销,一般情况下可达到150K-200K左右。这个速率虽然远远低于目前欧洲已经部署的HSDPA速率,但浏览一般网页和收发较小的电子邮件应该够用。
但从实际的TD数据用户反馈来看,其速率并不能令人满意,笔者分析其原因:
1.用户混淆了接入带宽和网络连接带宽的概念
众所周知,用户网络访问的速率,取决于其接入运营商的接入带宽、以及用户终端到访问目的地的最小链路带宽。在这个意义下,无论用户到运营商之间的接入带宽有多宽,只要用户终端到访问目的地之间的链路存在带宽瓶颈,其网络访问速度就不可能快得起来。
2.中国移动的数据网络承载能力仍然不足,存在着IP数据的承载瓶颈
中国移动的基站虽然覆盖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但这并不表明其具备承载大容量的数据能力;中国移动虽然建成了先进的语音软交换平台,但对承载3G时代的数据应用却并无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移动的核心数据网承载能力,还比不上国内目前的一些提供宽带接入访问的ISP,如长城宽带等。
3.中国移动和其他电信意运营商之间存在着网间网互联带宽瓶颈,限制了用户的网络应用
中国国内的网间网存在着带宽瓶颈,这是多年的老问题。固网运营商多年来对宽带数据网的持续高额投入,造成目前绝大多数ICP和网站都将固网运营商的宽带网络作为其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基础网络;换句话说,固网运营商的IDC机房为国内绝大多数的ICP提供了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移动的客户如果通过中国移动的网络,访问托管于固网运营商IDC机房的ICP网站,不可避免的要遭遇前述提到的网间网瓶颈;如果再加上人为的网间网连接限制,移动用户的网络连接速度可想而知!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移动目前在宽带网络建设方面,仍应花大力气加强其对数据承载能力;而在解决网间网带宽瓶颈方面,移动应通过相关电信监管机构,来扩容其网间网连接带宽。
值得欣慰的是:移动合并了铁通,从而获得了铁通在一些城市建设的宽带城域网资源,这对提升中国移动在这些城市的数据承载能力大有裨益;而铁通的长途骨干传输资源,又为中国移动的长距离数据传输提供了物质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移动在部分城市具备了利用3G技术,提供大规模“移动宽带”业务的能力;但从整个国内情况来看,中国移动仍应加强其基础宽带网络建设,并争取拓宽到传统固网宽带运营商之间的网间网带宽,力争在中心城市实现移动网络和电信、新联通宽带网络间的“同城交换”!
只有这样,中国移动才真正具备了提供“移动宽带业务”的能力!
否则的话,再先进的3G接入技术,到了终端用户那里也无法获得良好的网络应用感知!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