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获嘉袁家村·同盟古镇(下)

标签:
手工作坊农耕文明生存哲学千秋鉴戏楼关公祠杂谈 |
沿街的作坊有制作小磨油、菜籽油的油坊,小麦面、玉米面的磨坊,豆腐、腐竹、豆腐皮的豆腐坊,还有粉条、粉皮坊,酿酒坊、酿醋坊、酱菜坊、酸奶坊,商户们每天早上统一领取原材料,使用完随时增补,到晚上,所有的半成品都要回收到中央仓,确保出街的食品都是现做现卖,新鲜不隔夜。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坊的产品全部为传统工艺制作,是在现代化机器出现之前,用简单的机器或手工操作。设计者的目的就是,要用这种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现代都市里的人们更多的了解古代农耕文明,体味我们先辈的生存哲学和文化精髓。


同盟古镇的建筑和宅院,大多为重建的山陕甘等北方民居四合院,其建筑形制,居中建筑高大,两翼楼房稍低於上房。建筑为砖木结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砖雕、石雕、木雕比比皆是,也有一些颇具内涵的楹联。古镇的牌坊、牌楼、石板路,每一块木板一根立柱都是从民间征集而来,在同盟古镇重新组装。连进村的那条石板路,也来自山区的老村子。镇子里的大树,都是翻山越岭从山里一棵棵移栽过来的。


其中一座古宅现在是同盟古镇的农副产品中央仓,它是由原址拆除,分体拆装打包运输,重新组装建造的。古镇袁家村中特色的山陕甘风格老院子有十多幢,有秦家大院、马氏庄园、李氏老宅、北朱村院子、赵家大院、北宋官窑等等。


除了那些民居,古镇还建有一座大佛阁,有点儿像浚县大伾山那座大佛,只是规模稍小一些。还有一座《千秋鉴》大戏楼,楼高廿余米双重檐灰瓦覆顶,飞檐翘角龙吻脊兽带脊饰宝刹,楼曰千秋鉴颇具寓意。千秋鉴相对处是关公祠,门楼式祠门巍峨壮观,院内左右为石砌钟鼓楼,钟楼下层供奉观音菩萨,鼓楼下层供奉玄奘法师;祠堂面阔五间单檐歇山式,祠门未开,能确定是供奉关老爷的地方。
在古镇走了一圈,近午离开,原路返回去找另一个景点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