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荥阳嵩渚山·岵山道观

标签:
荥阳嵩渚山诗经·魏风陟岵里道法自然蟠龙山道观杂谈 |
乡村道路十分陡峭,路况极差岔路又多,听着导航都能走错,将错就错最后也走到了地方,多绕了差不多有一公里路,山路啊,一身汗。岵山为嵩渚山之一峰,地质结构为三叠纪红砂岩石,嵩渚山凌踞於平原之上,俯瞰三漕湖盆地。《尔雅·释山》说“山多草木,岵。” 岵山只是山顶有红砂岩石裸露,大部分山体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岵”正是植被茂密鸟兽孽生的简要表述。


岵山的人文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诗经·魏风》中有《陟岵》三章,“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兮!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诗歌创作於公元前563年稍后一段时间,一位长期在外服役的魏国戍卒,倾诉他思念父母兄长、怀念故国之情。《毛诗序》曰,“《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国迫而数侵削,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


至大汉初年,以京襄城之地设京县,岵山在京襄城西,设为万山乡陟岵里。大明周藩王府居开封,诸王陵墓分布在岵山东侧,藩王府认为此处实乃龙脉之脊,岵山曾一度改称蟠龙山。嘉靖年间在山顶建造祖师庙,明末毁於闯王义军。大清朝复建后庙宇越来越多,成为众多神祗的尊享之地。


岵山道观坐落於山顶,面东新建有牌楼式山门,飞檐翘角十分夸张,两侧立柱有楹联曰,风彩拥出三尊地,龙势生成一洞天。牌楼背面镶嵌有太极八卦图,四角书“道法自然”。拾级而上,与山门相对竟然是供奉着佛教四大天王的天王殿。天王殿右侧建有一幢两层小楼称“神慰殿”,可能是道士们的宿舍。过天王殿再往上走,还有新建的安阳宫、真武大殿和包公殿,安阳宫前有小池一方,宫内供奉无极老母。真武大殿为重檐硬山式建筑,殿内供奉着真武大帝。


岵山最高处才是文物级的“蟠龙山道观”,门楼式山门面南,院内东西两侧各有厢房数间。始祖殿建於近一米高台基上,单檐歇山式面阔三间三面环廊,殿门没开不知道供奉的是哪位神祗。真正的文物是竖立於祖师殿门前的两通古碑,古碑高约两米,镶嵌在青砖砌筑的碑楼中,楼体和楼檐下饰有精致的砖雕图案,碑楼下部的青砖已经风化剥落。两通古碑分别刻立於大清道光元(公元1821)年、大清同治十一(公元1862)年,前者为“重建盘龙山道观碑记”碑,后者为“重修盘龙山道观碑记”碑。重建碑碑文上部及两侧镌刻的是人物图案,在我考证过的古碑中极其罕见。
下岵山西北方向两公里来到世界荥阳郑氏谒祖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