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侯寨崇宝寺·红花寺村

标签:
侯寨崇宝寺红花寺村独占鳌头明清古碑止血化瘀杂谈 |


相传大唐初年秦王李世民征战中原,在与王世充、窦建德大战时,有两员大将在此阵亡,为纪念阵亡的两员战将,曾在此地建有墓园和庙宇。李世民登基称帝后,下诏在原址重建一座规模更大的寺院,取名“崇宝寺”。大清乾隆年间编撰的《郑州志·建置》,“寺庙”目中有“州西南30里崇宝寺”记载。


崇宝寺坐北朝南,规模最大时有三进院落,山门内塑有弥勒佛坐像,一进院左右为钟鼓楼,居中是天王殿,内塑四大天王立像,二进院坐落有面阔五间的大雄殿,殿内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左右厢房是观音殿和伽蓝殿。穿过回廊到三进院,院内有方丈室、斋堂等。清代曾在寺院右侧建一木结构阁楼,阁楼上有一尊一手握笔,一手持斗,立于鳌头之上的魁星塑像,乃fengjian社会科举制度中被文人尊崇为”魁星点斗“和”独占鳌头“的神祗,楼阁便称为魁星阁。山门对面是石块砌筑的戏台,台下场面宽敞,周边广植树花木。寺内原有北宋年间重修崇宝寺碑两通,记述了该寺的修建历史。寺院在上世纪廿年代被改为学校,历经风雨战乱,寺庙早毁仅存遗址和几通宋、明、清时期的古碑。


大清中期,寺内和尚为增加经济收入,将五十亩庙产土地一半种粮食自给,一半种中药红花出售。红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绒球状花穗入药,有止血化淤之功效。夏天红花盛开时,一片耀眼通红,寺旁原是通往西南密县、登封的大道,行人路过此处,都要驻足观看,并惊呼“真乃红花寺院“,久而久之,红花寺这个名字替代了崇宝寺。若干年后,有一王姓人家来到这里,听人说这里是五龙朝凤的风水宝地,便在寺西北的沟里定居下来,形成村落后,村名也随着叫红花寺。民国时期,郑县七区总图上就标定该村为红花寺,时属仁亲区二段,红花寺村名沿袭至今。


告别寺中僧人,在山路上盘旋了近一个小时,来到了樱桃沟建业足球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