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独行天下
独行天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031
  • 关注人气:2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石窟造像

(2018-10-31 08:00:00)
标签:

古人类遗址

织机洞

旧石器时代

北齐石窟

石窟造像

杂谈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石窟造像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伏羲山上远眺



 织机洞古人类遗址於荥阳市区20公里崔庙镇王宗店村北,大路山北端西坡。遗址附近丘陵绵延沟壑纵横水源充沛於千百年岩溶的作用,山腰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溶洞,织机洞就是在这里发现多个溶洞中的一个。织机洞遗址於八十年代初文物普查时发现,九十年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次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一百平米洞口宽十五米,高米,现存进深廿二米,原进深达四十多米,面积约三百平米。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石窟造像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洞口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石窟造像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文物保护碑

 织机洞遗址经部分清理,最厚处地层堆积达廿四米以上,可分为廿三层,自上至下为:扰动黄土层深褐色顶层埋藏土壤层,内含秦汉时期布纹瓦片及货泉铜币等红褐色顶层埋藏土壤层,中部含仰韶文化尖底瓶片,下部含裴李岗文化夹砂篦纹罐片等;灰黄色砂质粘土含少量石灰岩角砾层;棕红色第一层古土壤层;灰黄色砂质粘土层,出有少量石制品及肿骨大角鹿下颌骨、斑鹿角、驼鸟蛋片化石等,该层在洞口部位有3处烧火遗迹;褐黄色砂质粘土层,含石核、刮削器等,另有犀牛、斑鹿等动物化石碎片若干;褐黄色砂质粘土,夹杂大量灰岩角砾和巨块石灰岩,遗物很少;灰白色与黄褐色粘土互层,有刮削器、尖状器和少量石锥等石器,以及少量肿骨鹿、犀牛的下颌骨化石;灰烬层,内含烧骨和少量粘土,有少量刮削器、尖状器及石片和脊椎动物化石;灰白色砂质粘土、粘土与钙互层,未见遗物;褐黄色砂质粘土;褐黄色粘土淤积层,夹有灰烬,底部垫一层灰烬,未见遗物;灰烬夹褐色砂质粘土层,含石制品、破碎骨化石和烧骨等;褐黄色砂质粘土夹灰烬层,有少量石制品及鹿类化石和烧骨等;黄褐色砂质粘土,遗物较丰富,出有刮削器、尖状器和少量石锥、雕刻器等,也有鹿角及啮齿类动物化石,石化程度较高,多被浸染成黑色;褐色砂质粘土夹石灰岩角砾、灰烬层,遗物丰富,主要为石制品,化石多为烧骨;褐色砂质粘土,偶含灰烬,出土遗物石制品最多,化石以鹿类和啮齿类动物为主,石化程度高,常被浸染成黑色;灰烬与浅灰色土互层,层内包含物较多,情况与上履层相同;红色粘质砂土,断续分布,出一些刮削器、尖状器和很少的石锥、雕刻器、砍砸器,化石较少;灰烬层,包含物多,同上覆层;灰褐色粘土层,含风化成黄白色的石灰岩角砾,石器较多,有刮削器、尖状器以及石锥、石锤、砍砸器、雕刻器等,另有较多的砂岩砾石和少量鬣狗粪化石,已近四米,尚未底。在这些堆积层中,第十九层与第十八层、第二层与第层之间,存在着不整合现象。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石窟造像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洞口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石窟造像                                    逐鹿中原·北齐石窟·简介

 截至目前,从洞穴内发现的用火遗迹达十七处,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堆积中,出土的各种石制品有两万余件,脊椎动物化石有一万多件。石器中的刮削器最多,各种类型的刮削器竟达一千零五十五件,还有尖状器、石锥、砍砸器、雕刻器等。九十年代中期,考古队在洞顶旁修筑了挡水墙,并封堵洞顶裂隙,防止山水冲进洞内,对遗址造成新的破坏。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石窟造像                                     逐鹿中原·北齐石窟·全景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石窟造像                                    逐鹿中原·北齐石窟·石刻

 根据专家考证和出土遗物遗迹推测,该洞上部为全新世中后期的新石器时代,中、下层为更新世中期前的旧石器时代,延续时间长,是我国尤其是中原地区的第四纪洞穴沉积重要发现,也是追溯发达的中原古文化渊源和恢复中原古环境及探讨其与人类关系的重要研究对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织机洞遗址的发现,改变了中原地区长期缺乏古人类遗存资料的局面,是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大发现,因此,织机洞被誉为中原第一洞,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石窟造像                                    逐鹿中原·北齐石窟·石刻造像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石窟造像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大路山岩石结构

距遗址百余米山根,有北齐石窟造像一处,北齐天统四年(公元568年建造,窟门高1.22米,内高1.72米,宽1米,深1.25米,内刻造像七尊,居中为阿弥陀佛赤脚立於莲花之上,座下二童子,旁雕阿难、迦叶二弟子和文殊、普贤二菩萨像,菩萨前刻有青狮、白象两边刻二力士,背上有莲花化生,神态生动逼真。造像上方有线刻飞天及线刻怪鸟,石刻彩绘今已剥蚀,窟门外上方有荥阳太守宋世荣(世景)等109人摩崖题名。该石窟造像对研究北齐时期的造像艺术具有重要价值。1987年被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来路返回到崔庙镇,午饭后去找法堂寺,跑了几公里冤枉路也没找到,只好走另一条路回家。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石窟造像                                    逐鹿中原·北齐石窟·石刻造像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石窟造像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山体及保护碑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石窟造像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洞口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石窟造像                                    逐鹿中原·北齐石窟·石刻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石窟造像
                                逐鹿中原·织机洞遗址·从山洞外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