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天祥博物馆·任氏旧宅
告别苏寨村的老乡返回科学大道,向东行走廿三公里来到位於高新区的东史马村。东史马村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村子距离古代荥泽县(今古荥镇)不足十公里,村民们历来尊重知识,有着浓厚的读书之风,是远近闻名的诗书之乡,在古代,历年院试、乡试均有学子高中,秀才、进士、举人等层出不穷。包括东史马村在内的这一带村庄,都正在按城中村改造进行拆迁重建,东史马村大部分区域的村民新居已经建成,村庄正中一条宽阔的大路贯穿东西,沿街两侧商铺鳞次栉比。
逐鹿中原·天祥博物馆·任氏旧宅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木雕窗
村中一片古建筑,旧时当地人称“大门楼”,就坐落在东西大街与南北街的交汇处,它处於东史马村中心地带。古建筑群十分宏大壮观,建筑群占地面积1978平米,楼房、客厅、厢房等不包括小客厅、居室总面积1196平方米。部分房屋曾作为生产队办公场所,之后被拆毁,翻盖成村委会办公室。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匾额《辅翼国政》复制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砖雕墙垛
资料显示,“大门楼”古民居建筑群始建於大清乾隆中期,约於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前后,至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悬挂"辅翼国政"匾额之时竣工。初建时为任德润曾祖任君选主持,到任德润挂匾竣工,历经任氏家族四代63年时间。“大门楼”古民居建筑群从始建、落成距今已有二百四十余年历史,旧宅正门门楣悬挂匾额,上书鎏金大字"辅翼国政",苍劲有力笔锋雄浑,下首落款处书“布政使司布政使任德润”。按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对应任德润布政使司布政使,应属从二品官员之列。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过厅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客厅
二门处也悬挂有任德润之弟任清馨题书匾额"望重干城"
四字,两幅匾额正门为文二门为武,文功武治相互辉映。历经沧桑,二门匾额已然无存,不过二门处篆刻“皇恩浩荡门阁深”七字至今犹在且清晰可辩。由此可见,当年任氏家族官位之显赫。这一时期任氏家族已拥有土地卅余顷之多,村中许多农民成为任家的佃户,或者成为任家的长工。那个时代遗留下的每座古宅,无非是来自官场掠夺,或者农民们的血汗。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居室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砖雕墙垛
建筑群至今仍然有人居住,部分房屋开房准许游人免费参观,这应该是村民中的有心人所为,一来可以提高古建筑群的知名度,二来也许会引起文管部门的重视,给予投资保护。为此,村民还给它取了个“天祥博物馆”的名字。建筑群到处是精致的砖雕、木雕,充分显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博物馆还在周围乡村收集了大量的古代生活、生产器具,其中有石磙、石锁、石槽、石臼、石磨盘、石柱础、抱鼓石、残缺石碑等,数量最多的是石磨盘和石质拴马桩,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拴马桩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胡骑奴仆》拴马桩
拴马桩是古代设置在客栈院内或商铺及大宅门外专用於拴马的桩子,有木质的也有石质的,这里收藏的全为石质,其中最有特点的是“胡骑奴仆”拴马桩。方柱形拴马桩高约三米,顶端雕有蛮夷装束的“胡骑奴仆”跨骑石狮,是我见过最为奇特的拴马桩。古代所说的胡人通常是指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契丹、女真等,胡人商贾早在汉唐时代就来到了中原,至唐宋时期最为繁盛,那个时代古荥泽正是由长安经洛阳到大宋都城汴京的必经之地,如此众多的“胡骑奴仆”拴马桩,说明古代荥泽地区胡人到中原旅行经商的繁荣。
离开东史马村大约一小时,找到了位於沟赵乡的后仓村,骑车直接来到佛光寺山门前。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木雕隔扇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木雕格窗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客厅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砖雕墙垛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木雕隔扇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明廊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墓志铭拓件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胡骑奴仆》特写图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木雕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石猴拴马桩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木雕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拴马桩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木雕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磨盘
逐鹿中原·任氏旧宅·石磙、石锁、石槽、石臼、石柱础、抱鼓石、残缺石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