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2016-03-20 08:00:00)
标签:

浮邱山东麓

聪正灵祐侯

城隍李永茂

浮邱胜踪

城隍出巡图

杂谈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造型别致的牌坊

 

     城隍庙位於浮丘山东麓,北倚浚县古城东望大伾石佛,浮邱、大伾两山夹持古驿道,成为护佑古城的天然屏障。城隍庙初建年代不详,县志记载,大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以浚县城隍聪正灵祐诏封为“监察司民城隍聪正灵祐侯”;翌年太祖朱元璋颁圣旨封浚县城隍为都城隍,其级别堪称周边城隍之首。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浚县知县洪公重修城隍庙。嘉庆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知县魏澧捐俸再次重修,城隍庙始成规模。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庙门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文物保护碑

      城隍是古人心目中护卫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的神祗。自大唐初年民间既已开始祀奉城隍神,宋代城隍神已被列国家祭祀神灵的律历,大元天历元年(公元1330年),文宗加封城隍神为“护国保宁王”,明代,因太祖朱元璋曾避难於城隍庙而大力推崇,城隍信仰得到了全面普及,各地兴起城隍庙建造高潮。据《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中说,“城隍神公忠正直有求必应,剪恶除凶护国安民普救生民。世间善男信女广积阴功,爱老怜贫者增福延寿,世代荣昌,子嗣绵永”。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明代石牌坊遗存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抱鼓石

     原城隍庙座北向南,山门面阔四间,门前为石砌台阶,登台阶进庙门为神道,神道旁植有柏树刺槐树,道侧有井一口,神道尽头为一牌坊,坊额书“城隍庙”。牌坊后建有戟门,向南为砖砌甬道,戟门两侧分立钟、鼓二楼,庙内东西两廊各有十六间厢房。城隍殿面阔四间抱厦四间,月台前有御制碑亭,亭前有甬道,大殿内供奉的城隍爷为浚县县令李永茂。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庙门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山门殿

     李永茂字孝源,豫西南邓州大李宅人,生而倜傥伟异,读书日积一寸。大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中河南乡试解元,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举进士授大名府浚县知县。他亲拟奏章,经朝廷批准免除邓州家乡额外的赋税徭役,此举造福故里百余年。任职浚县,因政绩卓著崇祯皇帝特御书“洁己效忠”匾额,褒奖他为“豫南国士无双,河北循良第一”。李永茂曾仕南明三帝,为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李永茂文才武略兼备,史称“尽有相才”。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小池及景观桥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大清道光年间古碑

     历经数百年,城隍庙内仅存西厢房一栋,“重修城隍庙记”碑和“重修城隍庙两廊并二门各处工程邑贤侯布施记”碑各一通,明代两柱单门石牌坊及石柱四根。新庙门坐西向东面阔三间,门额横匾鎏金篆书“城隍庙”,庙门两侧与殿宇相连,文物保护碑竖立在门旁石阶下。门前有两级广场,明代石牌坊原地竖立在一株古树旁,坊额阴刻“浮邱胜踪”;观察牌坊结构,古牌坊肯定更高更宽。山门面阔三间坐北面南,门内置有城隍爷出行的白马、软轿,壁绘城隍出巡图。进山门院内有小池一方景观桥一座,小池两侧分别为送子老奶殿和文昌殿。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院门及古碑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佛祖殿

     正殿位於二进院,隔墙开三门,两侧为拱顶门,中为带廊檐方门,门两侧竖立古碑,分别为“重修城隍庙记”碑和“重修城隍庙两廊并二门各处工程邑贤侯布施记”碑。院内西侧小楼为佛祖殿,供奉着释迦牟尼塑像;东侧为五路财神殿,文武财神及赵公明均在供龛之列。正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式,坐落於带有汉白玉护栏的台基上,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廊檐彩绘斑斓。殿内供奉城隍爷李永茂塑像,两边塑有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生死判官、文武判官,四壁彩绘城隍出巡图、朱重八落魄城隍庙等故事。
     出城隍庙下坡,过大街上坡,半坡上就是大伾山景区大门。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城隍殿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五路财神殿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重修城隍庙记碑(清)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佛祖坐像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送子老奶殿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文昌殿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石柱础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浮邱山麓

                         逐鹿中原·浚县城隍庙·庙门

 

 

 

                   请关注下集《逐鹿中原·浚县大伾山·太行余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