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辅导学习障碍操作流程
(2016-01-15 08:56:27)
标签: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学习障碍操作流程 |
分类: 心灵有约 |
文章来源:网络
咨询技术与方法: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及其领导的课题组经历20多年努力研发的新一代高效心理干预技术体系。
元认知干预技术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临床干预技术含义:指专业人员把心理求助者培养成能够自己高效干预自己的潜意识心理结构,实现心理健康、人格优秀、潜能充分开发的优秀者的目标心理技术体系;
其二是自我修养和发展元认知智慧的含义:指掌握了元认知干预技术的人们自觉地控制自身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实现健康、潜能开发、人格优秀等目的的自我心理修养方法体系。
咨询原理:新潜意识观原理、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原理、复杂系统增强循环原理、暗示训练技术原理、情感性先行组织者原理、程序性知识自动运行原理。
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学习障碍就是心理障碍,包括厌学、偏科、低效、磨蹭、分心等)都是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几乎每一种条件反应都是可以干预的。通过技术干预,促进来访者形成自我认知、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元认知系统。
技术背景:元认知干预技术整合了精神分析(潜意识)、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认知心理学(知识分类原理)、系统脱敏疗法等几种主流方法的优点,克服了这几种疗法的片面、低效成分,使这项技术变得简单、高效、实用。
咨询过程(以一名数学偏科生为例):
一、认知调整(认知疗法、认知重建、认知领悟)
1.了解问题、收集基本资料——聆听与掌握资料。这是咨询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各种事件,尽可能全方面的了解,避免遗漏。在了解的过程中通过这些具体事件帮助学生和家长分析造成现在学习问题的根本原因,这是虽然没有开始辅导,但如果分析的准确,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为下一步咨询取得好的效果打下基础。
2.介绍咨询方法和原理——建立信任、创造良好的咨询氛围。介绍得尽可能详细,让家长和学生听明白,利于配合。
3.调整认知——调整不合理、非理性的、错误的认知观念。如学生和家长头脑中可能存在的我笨,我不是学数学、物理,英语、语文的料等错误认知。
4.商榷咨询方案——安排咨询进程,设置咨询目标。介绍咨询大概的次数,预计的效果,近期和远期要达到的目标,但一定要讲清必须认同技术,积极配合,否则效果不明显。
5.确认咨询权利与义务——合理约束咨访双方的职责。和其他的咨询一样,互相遵守约定的时间、费用、保密等规定。
二、临床干预(临床暗示性训练——渐进式的肌肉放松)
1.讲解技术原理: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原理、复杂系统增强循环原理、暗示训练技术原理、情感性先行组织者原理、程序性知识自动运行原理。
运用这些原理和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稳固的积极的情绪,去覆盖原来自动运行的消极情绪,经过多次训练加以巩固。
潜意识指本人意识不到或意识到了控制不了的心理活动过程,如学生明知道应该专注听课,好好学习,但到课堂就不自主的分心。
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应潜意识运行:数学学习----情绪低落----学习低效----情绪更低落。
积极条件性情绪潜意识运行:数学学习----情绪平和----学习专注----情绪更积极。
错误程序考试失利----情绪低落----学习低效----看别人学习痛苦----情绪更低落。
正确程序考试失利----情绪平和----努力学习----集中高效----情绪更积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喜欢的优美景色,以前取得的成绩,以后期望的目标,学习障碍的具体内容与学生共同商定情感组织者的内容。
2.示范放松步骤:一般是从下到上的肌肉渐进式方式。
3.解释暗示训练过程表现。开始可能不太适应,以后逐渐适应,可能有昏昏欲睡的感觉,属于正常。结束后体会大脑轻松、高效的感觉。
4. 体验放松训练(约5分钟),告诉学生放松的步骤、深呼吸的方式、肌肉的绷紧程度等。
5.正式放松训练(30-40分钟)。
6.总结咨询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改变认知、放松训练带来的变化。
7. 布置咨询作业。教会孩子自己会做小程序放松,巩固训练效果。
8. 商讨下一次的咨询时间、内容、目标等。
三、防复发巩固指导(咨询结束后)
1. 建立心理档案,定期回访(电话、短信、QQ、电邮等形式)
2. 选择回访时间(咨询结束后三天、一周后、半个月后、一个月后)
3. 为其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与班主任商量对其多加关心、关注等)
4.咨询效果评估:学生自己的感受、家长的感受、老师的评价、周围同学的评价以及学生的具体进步情况等几个维度。
四、咨询反思:
1. 及时有效地自我暗示性训练,可以促进产生良好的咨询效果,例如为学生录制放松训练录音,教会学生设计程序性知识。
2. “因地制宜”的布置作业,增强学生的元认知系统
3. “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行为暴露”方法的辅助,加快学生对刺激情景的脱敏进程。
五、思考:
1.如何有效调整来访者的认知?有的学生的错误认知比较根深蒂固,如我笨,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感觉到自己行,并且往其他方面迁移。
2.如何解决阻抗?让学生能够积极配合的关键是在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时找得准,让学生信服。
3.对动机强,想自身改变的学生效果好,对没有动机,长期失败的学生效果差。对特别任性、偏执的学生效果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