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但潜在危机是后续动能?

(2025-01-25 11:42:48)
标签:

财经

股票

时评

热焦点评(25-13):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但潜在危机是后续动能?

彭澎接受中新社采访

 

题外话:1月15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发布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广东省经济总量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占同期全国经济总量保持10%以上,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首个突破14万亿元的省份。

不仅是今年。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经济总量超10万亿元、2020年超11万亿元、2021年超12万亿元、2023年超13万亿元、2024年超14万亿元,5年接连跨越5个万亿级台阶。

1月15日,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外贸进出口9.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8%,同期全国增长5%,对全国增长的贡献率达38.7%,占全国外贸的20.8%,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89万亿元,增长8.4%;进口3.22万亿元,增长12.5%。

一个亮点是,部分高技术产品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是支撑广东外贸增长的重要因素。2024年前11个月,广州市出口汽车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电动汽车占比超一半,成为当前外贸新的增长点。另一个亮点是,民营企业动力十足。2024年,广东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4.6万家,增加11.6%。其中,民营企业12.3万家,增加13.2%。

 

广东省在连续36年保持全国经济总量首位的过程中,虽然经济增速连续两年没能完成全年任务,但仍然具备核心的竞争优势,包括政策、区位、产业链优势、外贸或科技创新等因素分别在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36年引领经济总量首位,靠的就是改革和开放。走在前沿,先行一步,形成了优势。目前来看,改革领先的优势减弱了,开放前沿的优势还存在。关键是几十年打下了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的雄厚实力,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近些年来,三个五年规划都强调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驱动,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些都是外贸强大的基础。

 

2024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8%,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其背后有一些具体驱动因素。广东在电动汽车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出口占比超一半。在新能源车领域,广东要保持国际竞争力并持续扩大市场,仍然需要努力。

广东在外贸出口“新三样”上也是领先全国的。现在特别强调在电池、智能化应用上的创新。当然,“走出去”战略也在发挥作用。下一步,广东正在低空经济、无人驾驶、氢能等方面努力,希望有所突破。

 

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推动广东经济和外贸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未来政策扶持的重点一定要有所保障。

民营经济在广东对外开放中成长并发挥带头作用。以前是外资为主,现在本土民营经济渐渐成为外贸主力军。未来政策上一定要稳定扶持发展,让企业家拥有信心,让政府采购一视同仁。

 

尽管广东整体经济表现突出,但省内各城市之间经济水平差距明显。粤东、粤西、粤北等相对欠发达地区长期未能很好融入全省的发展格局,实现共同进步,必须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通过政策、产业链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缩小经济差距。

粤东西北地区长期受珠三角虹吸效应影响,大多数时间经济增长速度低于珠三角。从“点对点”帮扶到发展省域副中心是思路上的转变。今后还要加强轨道交通建设,从“轨道上的大湾区”延伸到“轨道上的广东”,形成全方位一体化发展。同时,在副中心城市打造高校、大装置等科技平台,吸纳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引领。

 

广东经济总量在过去五年每年迈上一个万亿级台阶,未来五年广东的经济发展是否还能延续这一高增长趋势,取决于开户新的动能。

目前来看,两年未能完成5%的增长任务,必须在稳增长上努力。对房地产拖累的传统产业加大“走出去”力度。大力拓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坚持扩大开放,同时,再启改革精神,让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的氛围。

 

5年连跨5个GDP万亿关口!广东是怎么做的?

原创 陈昊星 国是直通车 2025年01月19日 15:27 北京

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但潜在危机是后续动能? 

连续36年全国领先背后

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但潜在危机是后续动能? 

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但潜在危机是后续动能? 

 

10万亿、11万亿、12万亿、13万亿、14万亿!自2019年以来,广东省GDP连续5年跨越5个万亿台阶。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官方预计,2025年广东省GDP增长5%左右。

 

广东为何能够在全国众多省份中脱颖而出?背后有哪些关键因素支撑?

 

 

 

生产、外贸、消费齐头并进

 

 

 

生产、外贸和消费齐头并进,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得益于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制造业实力,2024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7.4万家;工业投资超1.5万亿元、增长6.7%,技改投资增长11.5%,连续2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同时,广东省产业发展向新提质,去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6.7%、31.6%,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5%,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1%。

 

作为传统外贸大省,依托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广东省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

 

2024年该省外贸进出口9.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8%,总量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并贡献了全国38.7%的贸易增量。同期,广东拥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4.6万家,同比增长11.6%;其中民营企业达12.3万家,同比增长13.2%。

 

广东发布

,赞11

 

消费也是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去年广东居民消费需求旺盛,零售、餐饮、文化娱乐等传统消费保持稳定增长,1至11月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万亿元,占全国社零10%。

 

广东现代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罗学铭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通过落实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广东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稳定、连续的政策增强了企业信心。此外,广东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凭借珠三角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便捷交通网络,促进了“前店后厂”模式的发展,推动了经济持续增长。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接受采访时也指出,广东凭借几十年积淀,打造了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并形成了庞大而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创新能力让广东领先更多

 

 

 

广东在上述多个领域占据领先身位,创新能力是重要原因。

 

据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6%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稳居全国首位。

 

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广东也已抢占先机。该省积极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截至2023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0亿元,在全国占比超过三成;全省人工智能相关企业48.9万家,人工智能产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34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广东发布

,赞18

 

罗学铭指出,广东依托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科技创新高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整体竞争力,还推动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进而辐射带动珠江三角洲周边城市。这种区位优势不仅增强了广东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还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经济生态。

 

另据统计,2024年前11月,广州市出口汽车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电动汽车占比超一半,成为外贸新增长点。彭澎认为,广东在外贸出口“新三样”上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尤其在电池和智能化应用领域创新成果突出。同时,广东的“走出去”战略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广东正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无人驾驶、氢能等前沿领域,力图取得突破,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省内区域发展不均衡待解

 

 

 

广东经济连续突破背后,离不开省内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经济大市的引领。但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在显现。

 

2023年,广东21个城市中仅有8个城市经济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部分城市在人均GDP、产业结构和贫富差距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罗学铭认为,广东省经济能否在未来五年继续保持领先,关键在于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粤东西北地区的发展新路径,从而实现全省经济的均衡发展。

 

目前,广东省正通过多种措施努力缩小各城市间发展差距。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粤东、粤西、粤北等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倾斜等方式提升当地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广东省积极推动区域间产业对接与协作,鼓励珠三角地区向粤东西北转移部分产能,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

 

同时,广东省还加快了城际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提升区域间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区域间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和均衡配置,为实现共同进步打基础。

 

2024年9月15日,汕头站至汕头站高铁环线列车正式开通运营,汕头、汕尾、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梅州、揭阳、潮州9个城市形成的粤东高铁环线全面贯通,织就了一张紧密相连、纵横交错、双向互通的高铁网络。

 

彭澎直言,粤东西北地区长期受珠三角虹吸效应影响,经济增速大多滞后于珠三角。随着思路转变,从“点对点”帮扶转向发展省域副中心,未来广东需要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将“轨道上的大湾区”延伸至“轨道上的广东”,实现全方位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在副中心城市打造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平台,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系列举措将为广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