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黄与擦边球
(2024-11-03 10:00:42)
标签:
文化时尚情感教育娱乐 |
涉黄与擦边球
彭澎
我唱K有很多保留曲目,但是,能让人每次都帮我点歌的也就那么几首。其中就有《后来》。
连同《后来》,我也学会了刘若英的另外几首歌,比如《为爱痴狂》。同时,也慢慢关注她的一些八卦。如她的祖父是黄埔一期的国军将官,好彩解放时跑掉了。
前段时间,看到大V群有传她主演的相亲电影,好像是《征婚启事》,连续见面三个男士,都有些变态,也很搞笑。
看了《征婚启事》的片段,链接又看了一遍她跟小哥费玉清做的一个搞笑节目。
“你知道,中国人以前怎么称呼前夫的?”费问。
看见刘一脸不解的样子,费又提示:“就是你离婚了,又有了现任,然后你向现任谈起前夫,该怎么说?”
刘说:“就是前夫啊!”
费不怀好意地说:“错了,叫‘先进’。”
“那你就是‘后来’!”刘反映很快,又把自己的歌串起来了。
这就叫做“涉黄的擦边球”!
或者说是“又黄又文化”,而不是“又黄又暴力”。
费玉清是这种“又黄又文化”的专家,经常在搞笑节目甚至演唱会上搞“涉黄的擦边球”。这似乎成了其标签,与其温文尔雅的外表形成了很大反差,多少也增添了搞笑色彩。其实,很多小品节目、相声节目都有类似桥段。
在中国的饭局上,这种“涉黄的擦边球”的套路非常多,有时候就走向了“又黄又暴力”。而中国对“性骚扰”的定义不是很清晰,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诉讼。
我第一次去美国访学时,美国关于“性骚扰”的讨论很多,我所在的密达伯瑞学院也讨论得十分热烈。
但是,我被带去观看的“脱口秀”,美国表演者基本都少不了“涉黄的擦边球”。中国的小品也是如此。在夜场里的表演就更是如此了。
是不是人类都喜欢这种“涉黄的擦边球”,但是又都反对“性骚扰”。我说不准,其实两者的界限十分模糊。
我曾经随领导下基层。在镇街这一级,官员们是很放肆的。现在可能好一些。以前的饭局,喝酒比较随意,随之,各种语言的“涉黄的擦边球”甚至“性骚扰”十分严重。
我经常感叹:在下面做官真不容易!尤其是一些美女,要不孤芳自赏,保持距离,可能得不到重用;要不同流合污,比别人把“涉黄的擦边球”打得更厉害。
当然,最高境界是:既不孤芳自赏,又不同流合污;默许一些过激言论,适当提醒别人注意分寸。这种美女干部,一般都混得不错。
回到明星打“涉黄的擦边球”,发现在新片发布、人气冷落、准备重返艺场等等关键时刻,这种玩法就比较多,不乏明星工作室策划玩套路。
有时候网络上突然来个什么“官宣”,打开一看,就是男女主角新片发布,只看标题,以为是他(她)俩搞到一起了。如此等等。
好在社会的包容性增强了,大家也看多了,不当回事罢了,笑笑好玩也不错。
(2024年11月2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