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党代会提出大湾区发展新模式
(2022-05-23 10:23:57)
标签:
财经房产股票时评 |
热焦点评(22-45):广东省党代会提出大湾区发展新模式
彭澎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
题外话: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大湾区新发展模式:“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这是当年珠三角“前店后厂”模式的转化和演变。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把粤港澳三地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秉赋充分地发挥出来,联动起来。当然,应该要有具体的操作性安排,这种模式才会真的形成并产生效益。
科研在港澳 转化在内地
香港文汇报 要闻2022-05-23
广东创新实施「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的模式,将出台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图为港大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资料图片
专家表示,此次创新实施的模式有助发挥、联动三地比较优势及资源。图为东莞一个5G设备生产车间。
资料图片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资料图片
广东党代会明确未来5年发展路线图 创新湾区合作模式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敖敏辉 广州报道)22日,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在广州开幕,为未来五年工作定调定向。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新一轮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深入推进「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和「显示制造装备璀璨行动计划」。在提及与港澳携手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时,报告首次提出,创新实施「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的模式,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广东省委召开的首次省党代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代表省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报告紧扣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9项重点工作任务首要提及纵深推进「双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两个「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
绘制全球人才地图和引才图谱
聚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报告重点着墨。在重点领域突破方面,报告提出,广东实施新一轮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深入推进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显示制造装备璀璨行动计划」。在做强关键链条方面,实施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10年卓越计划,打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先行地。
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将聚焦「高、精、尖、缺」,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绘制全球人才地图和引才图谱,集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广东还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协同发展。报告提出,创新实施「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的模式,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营造「爱才如命、惜才如金」的制度环境。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落脚点。报告提出,要着力打造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巩固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的优势,推进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智囊:利发挥和联动三地优势资源
对于广东首提创新实施「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的模式,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表示,这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一个新解。他指出,原来珠三角是「前店后厂」,现在可以「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实际上就是从「前商后产」发展到了「前研后产」或「前居后产」,这样就把粤港澳的分工进一步细化提升了。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把粤港澳三地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秉赋充分地发挥出来,联动起来。
彭澎表示,对于此次新模式,港澳应该与广东形成共识,三地可推动做出类似三年行动计划或年度目标等部署,举办协同产学研合作的活动和搭建相关平台,鼓励第三方单位从事相关活动。「总之,要联动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金融助长、人才主导、项目落地这一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