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疫情防控有了新特点
(2022-04-26 15:17:37)
标签:
财经房产股票时评 |
热焦点评(22-38):广州疫情防控有了新特点
彭澎接受香港《大公报》采访
题外话:在这一轮疫情防控中,广州似乎表现得好一些。尤其是对封控区、管控区内的老龄人和病患者采取了保障服务的措施,充分利用了大数据和网格化的优势,做到精准防控,减少了封控、管控区内的怨言和矛盾,整个疫情期间没有发生较大的冲突。显然,做到政府力量、社会力量与市场力量的协同共治,使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的体现。
记者手记/生命至上 患者至上
大公报 A9:内地2022-04-25
新冠变种病毒传播快、隐匿性强,处置不慎便会引发大面积传播。有鉴于此,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是快速清零的必要保障。但与此同时,在民生保障方面,急症患者的急诊需求、重症慢病的覆诊需求同样人命关天,同样值得决策者的重视与守护。
广州拥有1800多万人口,疫情裹挟之下,如何避免「一刀切」防控措施造成「次生灾害」,如何满足老人、妇婴、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求医问诊需求,尤为受人关注。兼顾部分患者的基本健康权与全体居民的公共衞生安全,成为摆在城市决策者面前不容偏差的天平。
幸好,在政策层面,广州对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给予了科学细致的权衡和考量,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数据显示,本轮疫情期间,广州封控区、管控区内899位高龄老人、374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34位严重基础病者、1584位孕产妇及1692名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医疗需求均已得到服务保障。
回望广州十余天抗疫时光,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告诉大公报,疫情考验的是主政一方者的担当和能力,在严防疫情的同时,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以民众为中心,才能更好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而在这方面,广州的诸多措施都充分体现了「人性化防控」的特点,如送药上门、送检上门、紧急就医「绿色通道」等等,这些都是「生命至上」抗疫理念的最好佐证。
抗疫这些天来,我们在广州人的社交平台上,罕有看到投诉与抱怨,更多的是点赞与支持。从这一角度看,广州已经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
\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