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房养老”不可能全面推广

(2018-08-17 14:00:19)
标签:

以房养老

保险

抵押

老龄化

赡养

热焦点评(18-50):“以房养老”不可能全面推广

彭澎接受《南方日报》采访

 

题外话:“以房养老”本来就是一个小众的产品,推进不理想并不出乎意料。即使在西方也不是很多人采纳,何况在中国这样比较保守的国度。老年人觉得不给子孙留下点什么过意不去,儿孙们觉得让老人家“以房养老”是自己没有尽到责。更何况有人觉得,“以房养老”是一种“倒计时”,可能让人因此而烦恼从而早逝……

 

粤有料|试点4年不足百户参加,以房养老真的不划算吗?

2018-08-15

以房养老保险试点4年,最近正式推向全国。近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扩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开展范围的通知》,要求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扩大到全国范围开展。

然而,以房养老试点4年,成绩并不亮眼。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仅98户家庭139位老人完成承保手续。以房养老保险引起的争议也一直未曾停歇,有网友甚至质疑,掏空六个钱包买一套房却只能给一个人养老真的划算吗?

有料哥相信,很多人都有点儿好奇,又有点儿顾虑,毕竟,谁都有老去的一天嘛。所以,今天,有料哥就来跟各位捋一捋,选择以房养老到底意味着什么?它真的是笔亏本买卖吗?

以房养老从何而来?

中国正在加速老龄化,有料哥从全国老龄办的最新统计发现,截止2017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4亿,占总人口17.3%。与此同时,未富先老成为中国养老面临的一大问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金支付的压力也在逐步增大,无论是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都面临支付难题。在这一背景下,以房养老这一舶来品,作为解决养老资金缺口的道路之一,被引入中国。

以房养老保险是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这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简而言之,就是房屋所有人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然后每个月从保险公司领一笔养老金,待老人去世后,保险公司再处置房子,并扣除相关费用,房子抵押不影响居住。这一模式被视为可以让收入较低但拥有较高住房价值的老人达到改善老年生活质量的目的。

事实上,以房养老在国内也并非新概念。有料哥发现,早在2003年,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孟晓苏就提出了这一概念产品。20147月,原保监会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座城市开启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截止时间为2016630日,之后又将试点期限延长至2018630日,范围则扩大至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以及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的部分地级市。

然而自试点之初,以房养老便颇多争议,是否划算、房价波动收益如何分割、产权是否存在政策风险等让老人们和保险公司都心存顾虑。

有料哥发现,截至目前,全国仍只有幸福人寿一家险企推出以房养老保险产品房来宝,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仅有98户家庭139位老人完成承保手续。

而在广州,截至今年1月份,也仅有23户消费者投保房来宝,不过,每户月均领取的养老金为9122,是广州2016年职工平均工资7425元的1.23倍。

以房养老 适合中国人吗?

有关以房养老的话题,南方+客户端曾经做过多次问卷投票。有料哥发现,在您会为自己或者家里老人选择住房养老保险吗?的问题中,选择会考虑的占22.22%,选择说不清楚的用户占27.78%,余下50%的用户将票投给不会考虑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5/86e6d43a265f4194b734d6937d84c4cb.png

对于国内而言,以房养老其实并不符合传统观念,人们对房产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有料哥,在国内,人们买的房子并不是某个人的财产,而是被视作某个家族的财产,现在国内独生子女比例比较高,大部分房产都会被留给子女。

他认为,目前以房养老类保险产品在各种养老形式中不太可能占据太多比例。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彭澎则认为,最适合采用以房养老模式的老年人群体有两类:

一类是无子女或失独老人,另一类是经济困难且子女无力赡养的老人。

对于要依靠自己来解决养老问题的老人来说以房养老算是一个选项。彭澎表示,也不排除一些老人的观念发生变化,比如认为手上的钱多了,可以出去玩,而房子是身外之物,观念的更新会让一些老人青睐这种方式

以房养老到底划算不划算?

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是否选择以房养老,除了传统观念影响外,实际所得收益也是重点考量因素。

张大伟对有料哥表示,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往往存在盈利的需求,通常对于抵押房产的评估值会低于市场成交价格。对老人来说,通过反向抵押获得的收益,并没有将房子直接卖出进行理财获得的收益高。

根据原保监会网站批复的幸福房来宝的保险条款,基本养老保险金额基于所抵押房屋的评估价值,并在考虑抵押房屋的折扣、长期预期增值、预期的被保险人平均生存年限、利率、终身给付的成本等因素后确定。此外,投保老人性别不同、投保年龄不同,相应保险金和保费也不相同。

有料哥为你算笔账:

以一名年满60岁的男性为例,如果他选择在60岁时将自己的房子进行反向抵押,房产有效保险价值100万元,则今后他每月可获得的基本养老保险金额为2514元,在不考虑其他相关费用的前提下,一年可以获得保险金额为30168元。不过,保险类产品需要缴纳保费,幸福房来宝也没有例外,根据费率表,这名男子需要每年缴纳2544元作为延期年金年交保费金额,并连续交26年。

那么,如果将房子卖掉收益又会几何?以近日发行的2018年第六批国债为例,五年期国债票面利率为4.27%,如果将房子以100万元的价格卖出,现金全部用来购买国债,则五年期国债利息总计为21.35万元,折合每年收益4.27万元。这一收益高于住房反向抵押。

彭澎认为,对于反向抵押类保险产品而言,能否在产品本身和服务提供方面的设计上更有吸引力,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把老人观念、保险产品设计等因素算进来,以房养老目前很难成为主流

另类的以房养老

有料哥从广州泰康粤园、美好家园孝慈轩等多家养老机构获悉,目前未有参加以房养老保险的客户。泰康粤园有关负责人表示,有多套房产的老人卖掉一套房子入住养老机构的案例,但比例也不多。

今年70岁的吴女士目前跟随儿子住在广州,由于年龄渐长,她开始留意合适的养老机构。对于以房养老,她表示确实是一种解决养老难题的方式,但名下有多套房产的她,理解的以房养老,并非购买保险,而是更接近卖房养老一间高档的养老机构,需要上百万的入住门槛也就是押金,每个月还要给七八千费用,养老金不够用,卖掉一套房子则绰绰有余。

以房养老保险虽然遇冷,但类似的概念却层出不穷。有料哥注意到,前不久,杭州朗颐国际医养中心推出30换房养老试点,就在杭州引发一波关注。

所谓换房养老,是将老年人位于市区的高价房出售,入驻养老机构,扣除入住门槛后余额做理财支付养老费用。

北京华正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正指出,跟以房养老保险必须依赖金融体系担保不同,换房养老是在契约框架下交给养老机构来做,形式虽然不同,意义接近,但对养老机构的资质提出更高要求,对于有资金链风险的民企来说,要考虑其中风险。

他也指出,在国外以房养老通过盘活房产让老人安养天年并把剩余价值转交给子女,已被证明是一条不错的路径。但国内房产受到70年产权等政策风险,以及在现有金融前提下缺乏完善的监管和退出机制,尚比较受争议。需要警惕的是,以房养老概念被一些不良从业者利用,作为非法集资、保利返本的渠道运作,导致老年产业市场中出现老人被骗或缺乏监管保护的情况。这一新的养老模式如何推进,还有赖市场验证。

【策划】肥

【撰文】严慧芳 葛政涵

【校对】符如瑜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