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站新城如何吸取南站商务区的教训?
(2017-09-14 09:18:50)
标签:
广州北站新城空铁联运交通枢纽网络城市规划调整 |
财经周评(17-16):北站新城如何吸取南站商务区的教训?
北站新城升级改造将凸显空铁联运优势
羊城晚报2017年09月13日
今日论衡之民生探微
□彭 澎
据《新快报》昨日报道,在2017年度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广州北站地区安置区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得全票通过。按规划设想,广州北站升级改造将致力于打造大型空铁联运交通枢纽,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
如果规划顺利实施,广州北站年客运量将达到1亿人次,这样,北站新城就将既是空铁联运的交通枢纽,也是产城融合的新城区。北站的定位,不禁使人联想起广州南站规划的调整思路来。
2010年,广州市公布了《广州南站地区城市设计》,明确36.1平方公里的南站地区将成为广州继老城区、珠江新城之后的第三增长极,并定位为“华南地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以商务、商贸为主导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3年,广州市规委会通过了南站地区核心区控规编制,广州南站总体定位拓展成为“华南商贸中心,枢纽乐享活城·岭南魅力之窗,面向珠三角、辐射南中国的现代化综合新城。”2016年,广州南站地区城市设计优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南站地区定位延伸为“泛珠CBD——泛珠合作平台+华南枢纽门户+综合商贸新区”。
南站定位的调整,让我们看到了部分向北站新城的让位。原来设想的高铁为主,兼通城际、地铁,由于缺乏与空港的联动,而且高铁站在广州其他各个火车站分设开来,南站地位并未凸显;而北站因为离机场近,空铁联动成为弥补南站缺陷的最大亮点。
值得关注的是,南站预计2020年旅客发送量为8500万人次,2030年达到1.3亿人次。如果北站达到1亿人次,显然,将从南站分出不少客流。或者说,轨道交通客流将南北分流,而北站将以空铁联营占据一定优势。
其次,南站规划人口40万人,其中居住人口约14.4万,就业人口约26.8万。由于目前产城联动不显著,居住人口的集聚也不明显。北站规划居住人口达28.41万人,虽然密度比南站还大,但附近产业似乎更为发达一些。当然,南站对佛山地区等珠三角腹地的辐射力更强一些。
除了空铁联运交通枢纽这一广州全市性功能定位之外,北站新城最受关注的将是商业区与安置区的开发时序——
首先,西广场安置区建设工作是近期推进的重点。这里将以居住和工业为主,是一种产城联运的格局。如果能将产业发展与居住安置协调得好,这可以让北站新城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珠江新城开发的历程说明,安置区开发关键是拆迁征收土地工作的顺利开展。花都与广州市有关部门一定要控制好当地违章建筑的情况。
其次,按轨道交通引领产业集聚的思路,启动区以产业为主,安置区位于外围地区。启动区包括东、西广场,以交通、商务、商业用地为主。
因此,可以说,北站新城是以空铁联运的交通枢纽建设为启动,以“三旧”改造为手段,通过“零换乘、一体化”设计,实现产城融合、大力增强公共服务设施以强化城市功能的大型地区开发。
根据规划,公共服务设施有62处,每100平方米居住建筑配建11.25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由此看来,北站的开发时序会比南站好一些。交通枢纽功能启动,产业集聚与居住安置同时推进,提高公共服务配套比例,强化宜居性。
如果上述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北站新城与花都CBD、中轴线、万达文旅城等建设将会形成合力,极大地改变花都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广州北部城区的功能性和宜居性,从而使花都经济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作者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