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无“工匠精神”?
(2016-03-31 10:12:25)
标签:
工匠精神广州企业家精神老字号 |
财经周评(16-16):广州有无“工匠精神”?
谈论工匠精神之时,不应忽略企业家精神
2016年03月31日 南方日报
彭澎
■评论眼:当年,谢仲余声誉比现在的许多开发商巨头还要高,但在他身上体现的这种“工匠精神”,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是非常不错的,作为一个老板则欠缺了一些。这也就涉及到企业家精神的话题,即“工匠精神”在经营能力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对于技术人员要强调传统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而对于企业家则还要把“工匠精神”延伸到市场竞争中的经营模式上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引导市场、开拓市场。■
广州有无“工匠精神”?
一下子还很难回答。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据称,“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具体包含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一丝不苟,严谨做事,不投机取巧,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对材料、设计和生产流程不断完善;专业敬业,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追求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特质。但在我看来,“工匠精神”的实质是对本行的热爱,对本人手艺的珍惜,对产品质量的无尽追求。
在中国,这种“工匠精神”更多还是体现在传统手工艺上面,即所谓的“绝活”。它往往又与秘诀、祖传、世家等概念有关。那么广州究竟有没有这种“工匠精神”呢?
据了解,广州市政府先后颁布了两批老字号,2000年首批老字号有27家,主要集中在餐饮、药业和零售业、旅业。如广州酒家、王老吉、李占记等。
2010年11月第二批老字号有36家,都是创立50年以上。特点是有较多的制造业进入,如鹰金钱、南方面粉、从化三花酒、双狮牌、虎头牌、骆驼牌、555、505、五羊自行车、南洋电器等等。
遗憾的是这些老字号大多难以为继。其中除了后继乏人之外,还存在着是否创新、产权保护、竞争惨烈等因素。
这些老字号,很多都是我在上世纪90年代调研过,有的当年还非常有名,但而今要么是名落孙山,要么是惨淡经营。当年全广州最爱吃的面粉是“红牡丹”“白玉兰”,用的电池是“三个五”,喝的是“珠啤”……
当然,现在还有广州酒家、王老吉、珠江啤酒等老品牌。这些继续存在的品牌中少不了“工匠精神”。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广州是有“工匠精神”的,现在也还有“工匠精神”。但是,一是从行业来看,大多存在于商业领域,制造业往往与早期的国企有关;二是从匠人来看,大多是厨师、点心师、药剂师,真正的“工匠”不多;三是从百年老店的生存来看,真正能传世的还是会经营的。
其实,一提起广州的“工匠”,我第一时间想起的不是那些“老字号”,而是谢仲余。1995年我主持编写《亿万富翁不是梦——广州十大私营企业纪实》,市工商局第一个推荐的就是他。他是第一任广州市私营企业协会会长,可见其江湖地位。
在他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一是只做专业,除了金象电焊机,没见他涉及其他行业,更谈不上多元化经营;二是不借钱,从来不要银行贷款,并以此为荣;三是不图虚名,对于写入书里并不热心;四是不离开广州,坚守传统阵地。
当年,谢仲余声誉比现在的许多开发商巨头还要高,但在他身上体现的这种“工匠精神”,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是非常不错的,作为一个老板则欠缺了一些。这也就涉及到企业家精神的话题,即“工匠精神”在经营能力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对于技术人员要强调传统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而对于企业家则还要把“工匠精神”延伸到市场竞争中的经营模式上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引导市场、开拓市场。
显然微信开发中张小龙身上的“工匠精神”与电焊机生产中谢仲余的“工匠精神”是有不同体现的,但专注敬业、追求完美的精神特质是一脉相承的。
总之,我们期待着广州涌现出更多的谢仲余、张小龙等技术型“工匠”,也期待着继续涌现更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企业家以及全球化知名品牌。
作者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