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彭澎
彭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225
  • 关注人气:46,9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有共享才能融合

(2016-01-07 09:26:21)
标签:

融合行动计划

公共服务

外来人口

市民化成本

财经周评(16-1):只有共享才能融合

 

外来人员融合,根本在于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快报 2016-01-06

  彭澎

  据《新快报》报道,广州市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广州市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2016年将先在5个镇街试点,通过探索创建来穗人员共治议事会等,2020年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人口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和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等若干目标。

  融合行动计划提出的融合是全方位的,包括人文关怀、思想认同、心理悦纳、政治参与、乐业奉献等。这种融合的基本方向和路径就是市民化。而以往至今,市民化的基本依据就是户籍。不过,现实是有本地户口就能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户口所承载的各种社会福利,居住证则可以小部分地提供一些基本公共服务,所以,常住人口实际上被分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两类,享受不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融合行动计划似乎并没有完全突破户籍的限制。计划称,2020,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与当地户籍学生享有同等待遇。所谓符合条件应该与居住年限等有关。这就是要用居住证来实现阶梯式的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因此,才有5个社区“2016年先试点,待积累经验后再全市推广

  《融合行动计划》还提出了融合四步走的路线图。包括起步阶段的文化培训;“成长阶段的就业创业引导;“融入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圆梦阶段的政治参与。其中,最难的、最关键的还是融入这个阶段所提供了基本公共服务,涉及来穗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实现省内、泛珠三角地区就医即时结算,形成异地就医协作体系。畅通利益诉求渠道,着力维护来穗人员的合法权益。

  或者说,这些是最实惠的共享待遇,最能体现市民化的好处,也是最花钱、最难落实的社会福利。照理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是每个劳动者都应该享受的权利,也是政府对公民的责任。由于区域一体化,广州的来穗人员大多来自省内其他地区以及泛珠三角地区,因此,在这些地区建立异地就医协作体系也是非常实惠的。

  但有各种计算显示,一个农民工的市民化成本是8~10万元,广州要让783万来穗人员全部市民化,花费相当巨大。当然,另一方面,根据调查,也不是所有来穗人员都追求入户或市民化,其中一部分在穗一些年后还是会回到家乡。这样,以居住证按年限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阶梯式提供更加现实一些。

  另外,子女入学所需的学位以及融合行动计划没有提到的保障房问题可能还涉及到用地指标等问题。因此,虽然这是广州率先全面规划户籍和非户籍人员的融合融入、率先探索破解中国超大城市大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的实际举措,在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中是一个重大创新,但真正要解决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待遇均等化还要全国一盘棋的顶层设计才行。

  珠三角的城市也都在探索同样的问题。深圳在试行“5+4”的义务教育模式;佛山已有七成外来人口子女入读公办学校;东莞实施积分入学。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共享,但如异地高考等待遇则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改革难题,必须全国整体考虑。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