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增城要避免华南大盘“睡城”形象

(2015-06-02 09:14:56)
标签:

股票

增城

从化

行政区划

增城区

热焦点评(15-48):增城要避免华南大盘“睡城”形象

彭澎接受《南方日报》采访

 

题外话:据称,增城房价全广州上涨最快,超过23%。这在一线城市只有广州滞涨的情况引人瞩目。增城尤其是新塘板块大有复制番禺华南大盘的架势,而怎么避免华南大盘正在改变的“睡城”、通勤流大状况,也是增城应该考虑的。提出“中等城市”发展思路,希望是建立一套较独立的城市体系,改变对中心城区的依赖。

 

增城区今天挂牌成立

2015-05-29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

(记者/郑佳欣)历经一年紧锣密鼓的筹备,广州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在今天正式揭开序幕。今天,增城区挂牌成立,增城迎来新的城区时代。

去年2月,《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广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下发至广州市。国务院同意撤销黄埔区、萝岗区,合并设立新的黄埔区;撤销县级从化市、增城市,设立从化区和增城区。

增城、从化融入大广州的“城区梦”,一梦15年。增城、从化撤市设区最早曾出现在2000年广州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中,但由于市辖区数量限制被驳回。5年之后,民政部要求增城、从化撤市设区暂停,“设区梦”再度被搁置。而设立大黄埔区的想法,也已提出多年。

过去15年,广州历经3次行政区划大调整:2000年,番禺、花都撤市设区;2005年,南沙、萝岗设区,荔湾、芳村合并,越秀、东山合并;2014年,从化、增城撤市设区,黄埔、萝岗合并。15年间,广州市辖区面积增加了4.1倍。

有专家指出,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将对广州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带来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增城和从化在撤市设区后,如何推进人口城市化,推进从村民到市民的平稳过渡?如何更好地整合原萝岗和原黄埔两区的资源,更加科学地配置市场资源和公共服务,达到“1+1>2”的效果?……这些难题都将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表示,增城撤市设区后,要避免番禺华南板块走过的弯路,提升各种公共配套设施,减少钟摆式交通,促进当地就业、消费等,避免成为新的“睡城”。对此,增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新区,相对于广州中心城区,增城存在城市规划建设标准不够高、城市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不够高、科技和人才支撑相对薄弱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发展中加倍努力,切实加以克服和解决,系统提升城市建设发展水平。”

聚焦

“有广州这个富爸爸,财政支持力度会更大”

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等专家有这样的担心,新设立的增城区的土地规划权、资源规划权、行政审批权可能会大大被削弱,无论是增城区政府还是从化区政府,只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不再是原先所保留的县级市的建制,可能什么事情都需要得到市政府的批示和许可,这一方面可能强化市政府对于广州市相关行政区划的经济和产业资源的整合能力,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弱化增城和从化作为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资源整合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利弊兼有,关键在于广州市如何在行政区划调整后扬长避短。

对此,增城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财政体制方面,短时间内不会调整。“增城有广州这个富爸爸,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他解释说,财政体制在一定周期内有着相对固定的“游戏规则”,增城撤市设区后,由于目前的财政盘子在各区中排在中游水平,广州在财政方面给予增城的支持力度会更大。

增城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城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延伸到增城,在产业、技术、人才、知识等方面将形成巨大的资源溢出效应,带动增城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实现更大的发展。

暂时未收到楼市限购通知

不可忽略的是,在区划调整前后,楼市政策怎样调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增城、从化是否会像广州一样实施限购,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合富辉煌的市场分析报告指出,增城、从化楼价位列广州各区楼价最末两位,价格洼地效应明显。两区大量的商品住宅成交有利于拉低广州市成交均价,政府主动推行限购的意愿较弱。

增城相关负责人说,增城是否限购要看广州市的统一安排,目前还没有收到增城限购的通知。

“限购对于增城来说不是一个目标。目前增城的房地产市场也不需要通过限购来进行调控。”增城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增城楼市成交量大,有利于拉低广州全市的一手房均价,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

增城将建现代生态城

A04版〉〉

作者:郑佳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