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究竟还要不要“城市副中心”?

(2015-02-15 10:58:24)
标签:

财经

副中心

增城

从化

城市

财经周评(15-16):广州究竟还要不要“城市副中心”?

 

广州不要“城市副中心”了?

20150213羊城晚报

  名人

  □彭澎

  当广州市“两会”提出把广州定位为“国际商贸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华南交通枢纽”时,广州市所属区县也在调整各自的定位。其中最显眼的是增城市(还没有挂牌为增城区)不再提“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而是提出“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市”的新定位了。与此相应,花都区也不提“城市副中心”定位了。而从市到区,也不再提“新型城市化”而代之以与中央提法一致的“新型城镇化”了。

  几年前在“新型城市化”指引下的广州推出“123”城市空间布局,其中的“3”是指花都、增城、从化三个副中心城区。今年1月召开的广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指出广州未来发展的五大机遇,包括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区域合作发展、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新型城镇化的机遇。“新型城镇化”正式取代“新型城市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发挥南沙、黄埔、增城三个国家级开发区的主引擎作用。相应的,南沙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增城要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市”;黄埔则要以“两城一岛”为核心,抓紧推进中新知识城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化暂时还不明确新的定位。显然,“城市副中心”为各自的独特发展模式和方向所替代。

  问题是,广州是否真的不要“城市副中心”了?相对于主城区,花都、增城、从化自身的定位及其与主城区的关系定位如何解决?如果按增城的“中等规模”定位,花都、从化也可以有类似定位。

  按照去年国务院下发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而按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花都为94.51万人,增城为103.67万人,从化为59.34万人。三个原来的“城市副中心”都可以定位为“中等城市”。

  严格地说,作为上千万城区人口的“超大城市”的副中心与“中等城市”的区别也是很模糊的。从理论上讲,副中心更多强调从属于主城区,中等城市则更多强调自成一体。因此,可以判断的是,增城定位为“中等城市”后,可能更多地考虑独立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而不是强化与主城区的“通勤”、“配套”。这就要求“产城融合”,让居民安居乐业,就业与置业结合。

  某种意义上,南沙、花都、从化都与增城一样面临着同类的问题,要不以与主城区“通勤”为主,减少“钟摆族”和庞大的交通流量,让居民住下来,并尽可能在当地消费、在当地就业。这样,广州才能通过功能定位的调整,实现城市功能的分散化、居住区的分散化。也许这就是广州探索的从“卫星城”到“副中心”再到“中等城市群”的发展模式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作者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