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彭澎
彭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922
  • 关注人气:46,9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长敢游珠江,区长何日敢游河涌?

(2013-07-25 15:53:21)
标签:

副主席

河涌

游河

三大

对此

杂谈

财经周评(13-56):市长敢游珠江,区长何日敢游河涌?

 

市长敢游珠江,区长何日敢游河涌?

2013年07月24日南方日报 

  彭 澎

  昨日广州第八次举行横渡珠江活动,广佛市长齐下水,选手们也纷纷表示珠江水质有所改善,说明前一阶段治水取得了成效,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广州的水不止只有珠江,还有散布全市的河涌,如今市长敢游珠江,不知区长何日敢游河涌?

  广州市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再砸140亿治水,一时舆论众说纷纭,并使前期议论纷纷的400亿亚运治水效果再受关注。简单来说,治水不只是砸钱,还是要看效果。

  首先,能不能对400亿亚运治水的效果给出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评价。根据市长的说法,“广州2008年至2010年,对全市231条河涌进行了截污、补水、调水、清污、景观改造为重点的大规模亚运治水,一,取得明显成效;二,基本实现预期目标”。对前一条,大家可能没什么异议;对后一条则不然,虽然目标与现实仍有矛盾,但起码哪些目标实现了,哪些目标实现得不理想,影响目标实现的问题是什么?这些还是应该进一步向老百姓说清楚的。根据有关评价,亚运治水的预期目标是“主要河涌不黑不臭”,治水后“不黑不臭的河涌从原来的20 %上升至60%,提高了两倍以上,基本实现目标”。而对老百姓来讲,最重要的是,400亿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可否站得住脚?或者说,花400亿与花200亿的效果可能都差不多,这就要说明钱花得值不值,投入与产出应该是成正比的。而这是再花140亿的合理性的前提之一。

  其次,花140亿是对400亿花销的“补课”还是重复治理也要有个说法。据市长说,2008年至2010年间的亚运前大规模治水是第一期,从2013年至2016年4年间,广州将再砸140亿元对河涌进行二期治理,2016年至2020年进行三期整治。这样看来,广州治水有一个长期的规划。问题是,在我看来,治水有三大目标:一是治污。这应该是广州治水的最重要目标,砸400亿改善了一点点水质,如果再砸140亿就大大地改善了,这个钱就砸得值!否则先检讨那400亿只改善了一点点水质的原因。目前,据称全市超1/3河涌仍有黑臭现象,这是首要的治理目标。今后四年每年将安排30多亿,到2016年亲水节珠江广州河段水质达三类标准。如果真的实现这个目标,也就说明140亿可能值了。二是治水浸街。水浸街是广州特有的洪水状态,大都与暴雨有关。亚运治水把一些诸如暨大南门、岗顶、中山路立交等“盲点”基本治住了,但可能“按下葫芦浮起瓢”,下水道、河涌的问题没根本解决,采取加大下水口和水泵抽等措施可能是治标不治本的。最近在广州大道出现大面积的新水浸街“盲点”敲响了治水的警钟。三是美化河岸。这是亚运治水最大的成就所在,也是荔枝湾涌成为旅游景点、东濠涌成为领导视察热点的主要原因。对此老百姓还是很高兴的,但在我看来,这是三大治水目标中最不重要的一个。因此,今后的140亿不应该重点花在这方面,毕竟最实在的还是水质变清、下雨不堵街不进水。

  再次,要改变政府治水、百姓旁观的治水格局。400亿是政府主导治水的开销,深受质疑。140亿能否调动政府、专家、百姓三方面的积极性来个全社会治水呢?就如当年李冰父子治水,其实是有很多百姓参与的,虽然成名的是李冰父子。一是政府要有责任制。这次广州也如东莞一样搞了“河长制”,拟由区长做“河长”,对流经河涌负责整治。这当然是一个好做法,但要有考核指标,要有监督机制。毕竟当初亚运治水也说要区长下本地河涌游泳的,结果市长一句“玩笑话”就放过了区长们,真是“后患无穷”啊!这次应该不要放过,要让“河长”们真正负起责任来。二是每项治理工程都要有专家咨询。要让治水有效果,要让钱花得值,可能还是要有关方面专业人士提出合理方案才有保障。尤其是哪些是二期工程,哪些是三期工程,这两期工程与一期工程的配套、衔接等等,都要有系统工程的思维,毕竟大河与小河涌都是珠江水系的一部分,河涌治理也是珠江治理的一部分。三是老百姓要全面监督。老百姓已经不满足于仅仅享受治水的效果了,还要求对治水的合理性、花钱的科学性进行监督,这也是群众路线的要求。因此,政府首先要公开治水信息、公布花钱账本、公示效果考核,并通过“河长制”将治水热线电话开通,让老百姓随时可以投诉,并回应、及时处置河涌异动状况。这样,老百姓才会对再花140亿治水放心乃至支持。

  (作者为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