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闭门分蛋糕到开门分享机会
(2013-06-06 16:32:30)
标签:
副主席房地产开发专为地铁建设价钱财经 |
财经周评(13-43):从闭门分蛋糕到开门分享机会
从闭门分蛋糕到开门分享机会
2013年06月05日南方日报
彭 澎
近日,广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快发展的意见》,承诺向民间资本资本开放原先在“39号文”里的国有企业内部闭门分蛋糕的七大领域。为此,广州市有关领导称这将是为广州民营经济在“关键的转型期”创造的良好环境。其实,《意见》并不是专为“39号文”所涉及七大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所颁布的新政策,但在“39号文”引起激烈而长期的争议,并出台了一些诸如124号文、6号文等后续文件的背景下,各界似乎更多地将这个《意见》与“39号”文联系起来了。
首先,要肯定广州市政府对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领域所做的持续努力。在过往的工作中,总体上感觉广州还是比较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的,几乎每几年就有促进政策发布,包括新旧36条的落实措施。而且,根据有关数据,民营经济占广州全市经济总量四成、投资占1/3、出口占四成、吸纳就业占七成。这也说明广州有一个较宽松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而且我们也通常在广州“保三”的优劣势分析中,把广州民营经济较发达作为与天津对比的优势来看待的。
其次,要分析为什么“39号文”总让人质疑广州在一些领域把民间资本排斥在外。在我看来,这涉及到政府的工作方式问题。“39号文”不公开,让公众产生了兴趣和怀疑。在政府看来,这涉及到国有资本的重组,改革没完成就不公布,免得影响改革的顺利推行。在社会各界看来,这可能涉及政府将国有资产和市政项目私分给国有企业,多少有父亲照顾“亲儿子”的意思。在这种观点里,民营企业仿佛不是政府的“亲儿子”,说明国企与民企不是平等的竞争,而政府在重大决策上不公开导致了不公平。
那么,我们来具体看看“39号文”涉及到的七大领域,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是如何参与的。“39号文”是广州启动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或说重要的一步。根据“39号文”的城市建设改革方案,广州组建交通投资集团公司、水务投资集团公司、地铁集团公司、广州发展集团燃气板块、广日集团有限公司垃圾处理板块、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和亚运城经营开发等七个大型国有投融资集团,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文件同时要求,七大投资主体组建工作均遵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备自我发展能力、企业产权清晰”的原则进行。这里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七大领域的国有投融资平台有没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我看来只能是部分做到了,否则不会有这么多债务要由政府来注资解决。
第二个问题是,这七大领域有没有民间资本参与。第一类是公益性的事业,如交投集团负责的经营性交通项目,在发展为交通基础产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方面应该鲜有建树。水投集团在供水、污水处理、河涌综合整治等涉水项目方面成绩很大、争议也很多,既是亚运项目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地方债务的主要创造者。这一类民间资本参与不多,最多是在出租汽车和公交方面有部分参与,水务方面参与较少。第二类是准公益事业。如地铁集团在地铁建设和发展方面,民间资本更多地是在地铁上盖和沿线商业、房地产开发上有间接参与。发展集团燃气板块方面也有民间资本少量间接参与。广日集团垃圾处理板块是争议最大的,政府认为只能由国企来承担这个不赚钱的项目,但民间资本和外资却不这么看,认为政府可以对外采购,各种社会资源都可参与。这就涉及到这次《意见》如何对民间资本开放的问题了,包括如何利用BOT、BT等现代运作模式。城投集团负责的市政设施、文化旅游等项目也是争议较大的,因为路牌广告、海心沙等项目都有经营性,民间资本参与的期望值都很高。第三类是经营性项目。亚运城经营开发项目是完全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的,亚运城的经营开发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在限购实施之前卖了一个好价钱,并由民间资本全面接手。
一一分析七大领域,可以看出,有些是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如公交、地铁、水务、燃气等;有些则可国企、民企、外企共同参与或联手合作,如垃圾处理、出租车、文化旅游等等;有些是要看如何运作而论,如亚运会等重大赛事,纯粹由民营企业来全面承担的成功案例不多,似乎最经典的是洛杉矶奥运会。
因此,最后的结论是,即使“39号文”涉及的七大领域全面开放,也要看民间资本自己的实力、技术特点、与相关领域的国企相比的竞争优势等等,而政府公开采购是开放的前提。在公开采购的基础上,各种城市建设项目才有可能让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机会均等。
作者为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