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秀再创优势有三大资源

(2013-06-03 00:45:34)
标签:

副主席

干部

人口

方向

杂谈

热焦点评(13-91):越秀再创优势有三大资源

彭澎接受《南方日报》采访

 

题外话:面对采访,我想得出的越秀在广州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政务”这三块资源上,不仅在全市甚至在广东都独具优势。因此,越秀要再创优势,当务之急需要把这三块资源充分挖掘、利用好。名校、名医如此众多,在均衡分布这些资源的要求下如何保留优势不容易;而政务中心暂时无忧。

 

削枝强干造活力 “老汤”也是驱动力

2013年05月29日南方日报    

  “区域十二问”甫一推出既引发热议,越秀篇与荔湾篇反响热烈,基层执政者、区域问题专家和热心市民纷纷在微博网络讨论老城区的问题与出路。为了推进关于各区发展的大讨论,本报将在第一时间刊登各篇的回响,为关注者们提供借鉴,为决策者们拓宽思路。

  越秀篇与荔湾篇引发了舆论场关于老城区如何发展的话题,有观点认为老城区到底有没有“老化”,需要放在不同的比较体系来看待老城区的发展,不能和一些急速城市化的区域相比较。有观点则提出,作为广州建成2000多年未变的城中心,其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教育和政治资源,是其他区域无可比拟的。但老城区不能“倚老卖老”,而应老当益壮,积极顺应城市产业发展规律,用好服务业优势,做好市场和社会的“服务商政府”,为重新构建区域发展活力走出自己的路子。

  新城崛起,越秀却渐显“老态”:寸土寸金资源下引进大项目乏力,广州市人口密度最高的老城区也是越秀,全区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数19%。有人概括:越秀有“三老”——城市老、人老、设施老。越秀该怎么办,老城区的发展活力的突破口在哪里?

  议困局 发展空间受阻 功能负荷太多

  在不少越秀区的基层干部看来,老城区的最大问题在于发展空间受限。面对土地资源紧张、发展空间不足的现实,不少专家在谈到老城区的困局时也提出,“越秀的困局还是在于发展空间受限。”

  “现在的越秀比较拥挤,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交通密度都比较大,承载力上已经超负荷了。”城市研究学者、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认为,只有三十多平方公里的越秀,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承担,需要“削枝强干”,修剪好了疯长的枝干,竹竿才能粗壮、挺拔。就目前越秀的发展来看,需要把一些功能迁出去,集中精力把主要的、最具有优势的功能发展起来。

  对如何应对老城区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知名网友商裔则认为,要从寻找空间的角度来推动老城区发展,出路只有“合并”,从市的层面来考虑,推动荔湾和越秀两个统筹发展。

  不过,对于老城区的发展困局,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则认为,表面看来,发展空间不足是越秀发展的瓶颈,其实“要地皮”和“要政策”,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摆脱目前的发展困局不是不可为,怕的是不作为。关键是要有创新的勇气,克服“难有作为”的畏难情绪,树立敢于攻坚克难的决心。

  论活力 越秀是广州的“老火汤”“最广府”味道在越秀

  在广州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多个城市中心逐渐形成下,老城中心城区却渐显“老态”,有老城区的干部把老城区自身概括为“三老城区”——城市老、人老、设施老。

  在老城区的市场业态走弱失去昔日繁华,部分市场交通环境混乱无序的现象下,更有悲观观点认为,老城区开始“陷落”。

  “老城区不能和一些急速城市化的区域相比较,需要放在不同的比较体系来看待老城区的发展”,商裔认为,有专家把广州比喻成“老火汤“,越秀就是味道最正的广州“老火汤”,最具有广府文化韵味的地方也是在老城区。

  有网民直言,不能强硬地比拼活力,每个区域的发展表现形态不一样,为什么不去发挥自己“老汤”的优势呢?

  在陈鸿宇看来,世界上、尤其是欧美大多数悠久历史的大城市老城区,也都或迟或早地会面临老城区衰退的问题,因而也都必须通过“旧城再造”来跨过“旧城老化”的陷阱。因此评价越秀,需要肯定越秀对广州城市发展和商业、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也要正视不断“老化”的问题。现在的越秀已到了刻不容缓推进城市转型升级的阶段。

  找出路 “跳出越秀看越秀”主动对接周边做好“服务”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下,要构建老城区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空间受限”的越秀应该确定什么样的自我定位,新的发展活力的突破口在何方?

  关于老城区的“出路”在何方?本报报道抛出问题即引来各方讨论。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彭澎认为,越秀的“教育”“医疗”“政务”这三块资源,在全市甚至广东来看,都独具优势,现在当务之急需要把这三块资源充分挖掘、利用好。

  不少网友微博观点也直言,尽管面临发展空间受限,但越秀远没有到“无路可走”的局面。在越秀,有政治、人文、教育、市场等独有优势,如果拼制造业就可能走错路了,也许高端服务业才是主攻方向。

  “越秀是服务业最发达的地方,应该让越秀成为‘服务商政府’的角色,而不应该与一些急速发展的区域相比较,去做‘开放商政府’追求GDP的快速增长”,在商裔看来,广州123城市战略布局中,越秀作为都会区核心,应该重点思考怎样为第三产业提供政务服务、打造好的营商环境。

  在更多区域研究专家看来,老城区不应该停留要做“服务”还是“制造”的思考层面,而应该考虑怎样做“服务”,怎样把“服务”范围有效扩大的问题。陈鸿宇认为,越秀区的整个城区服务功能,不但是为越秀、广州服务,更应着眼对接珠三角、环珠三角区域以至于更大的区域进行服务。比如越秀的商贸业不仅仅是服务越秀、广州居民,而是为全省、全球消费者服务,就像去伦敦要去“牛津街”,去新加坡要去“乌节路”一样。因此要想办法让越秀的市场网络向更广大的范围辐射,在开放的网络中构建大都会区主核心区的发展格局。

  ■网议

  @瀚思工作室:越秀区南部从靠近西关片区一直到东山,都是历史文化区,广州的历史文化归属感在这里表现得最为突出。北部东风路-先烈路的智力服务带应该重视,这里虽然在面积、数量等规模上无法与天河、萝岗相比,但在市场、资本、知识传播等方面还是有相对较好的基础,如果能够整合好,还是能够在提升内涵上做些文章。

  @渤渤牛:人口慢慢疏散出去就好了,问题是越秀区人口密度太大,各种资源紧张。

  @暨大胡刚:如果仅仅从城市竞争角度出发,对广州来说,最大竞争对手是深圳而不是天津。经济总量被天津超越只是面子难看,而被深圳赶超则将失去珠三角城市群龙头地位。深圳是一级政府二级管理,广州是二级政府三级管理,也就是说深圳是一只老虎,广州是一群狼,狼群如团结一致则能战胜老虎,如各自为政,则必败无疑。

  南方日报记者 陶达嫔

  实习生 杜静

  总策划:王垂林 姚燕永 策划统筹:姜玉龙 谭亦芳 郑佳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