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迈向世界级城市群
(2012-09-25 22:59:09)
标签:
珠三角地区广佛城市群世界级房产 |
问政风暴(12-115):珠三角迈向世界级城市群
彭澎接受《广州日报》采访
题外话:几年前,珠三角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一体化设想。虽然后来有了三个经济圈,但珠三角一体化才是发展目标。最近南沙新区的批复,明确提出把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打造为世界级城市群。显然,对内一体化,对外世界级,珠三角发展有了两个定位。而广州通过南沙开发将加强与港澳的联系,并提升核心城市地位。
基建提速 珠三角乐享“圈生活”
2012-09-22 广州日报 作者: 徐靖
珠三角地区世界城市群协调发展效应凸显 一体化由“四年大发展”迈向“十年大跨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建设,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年开好局、四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的总体工作目标,今年正是《纲要》“四年大发展”的收官之年。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马加鞭和医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同城化,珠三角一体化正逐渐由“四年大发展”迈向“十年大跨越”。 文/记者徐靖
交通一体化
市民享受“圈生活”甜头
《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要以广州佛山同城化为示范,以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切入点,积极稳妥地构建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随着广佛地铁、广珠城轨等一大批轨道交通工程的建成通车,珠三角地区的市民已经初步享受到“圈生活”所带来的甜头。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表示,随着交通路网的日趋完善,以及珠三角地区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珠三角地区一小时生活圈将有望逐渐实现。与此同时,原先同城就业同城居住的模式也正在改变为“大都市生活圈”就业居住模式,在广州与佛山、深圳与东莞、中山与江门等地,本地居住他城就业等大都市“圈生活”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常态。
以广州为中心
构建亚洲现代物流
“无论是广佛肇,还是深莞惠、珠中江,这三个经济圈都是珠三角一体化中的阶段性产物,最终的目标仍将是实现整个珠三角的一体化。”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向本报记者表示,广州要强化其整个珠三角“生活圈”核心城市的地位,要根据其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的定位,尤其是利用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提高其对外辐射功能。同时在珠三角内部强化文化认同、提升凝聚力。
据介绍,广州已经成为珠三角和华南地区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以广州为中心构建的亚洲现代物流中心体系,必将带动整个“大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提升中国参与世界分工的竞争力。
而广州的全市综合运输体系,除满足自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之外,也要能够服务整个珠三角、华南地区甚至更广泛领域,并与区域内其他城市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从而形成与周边城市的“同城效应”,使广州成为珠三角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
“当前的珠三角一体化,更多还属于政府主导的区域一体化,如果再往前走,这种由政府行政权力主导的一体化空间可能不会太大,”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坦言,要想实现“十年大跨越”,最关键的还是市场一体化,“通过建立平坦的、无障碍的统一市场,来实现珠三角区域内资源配置的更高效率。”
珠三角一体化大事记
●2009年1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北京正式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 2009年4月10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决定》。
●2010年1月1日,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年票互认互通,三地的车主只需持当地购买的年票就可免费来往于三座城市。
●2010年3月31日广佛肇正式进入年票互认互通时代。
●2010年11月3日,广佛地铁首通段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广佛同城化进入新的里程碑。
●2011年1月7日,广珠城轨广州南至珠海北段正式通车,标志着珠三角一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
●2011年3月30日,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实现年票互通。
●2011年12月26日,广深港高铁(广深段)正式开通,广州南站到深圳北站只需35分钟。
●2012年3月,广佛肇经济圈第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召开,确定今年三季度实现广佛肇通信资费一体化。
寻求珠三角最大公约数
本报评论员
城市群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际之间联系的日益密切,尤其是高速公路、城际轨道等快速交通体系的建成,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居民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出现了“城市群”。
天地人和,水到渠成。珠三角一体化概念的提出、纲要的制订、计划的推进,亦是历史演进的必由之路。以“广佛同城”为示范,以交通设施一体化为抓手,稳妥地构建珠三角一体化新格局,彰显筹划者的远见卓识。珠三角一体化,不是1+1+1=1,不是1+1+1=3,而是1+1+1>3,功能互补,共建共享,共生共荣,寻求珠三角城市发展、繁荣、幸福的最大约数。水平维度上,这种一体化是不同规模、类型、结构而又紧密联系的城市平面集群;垂直维度上,是不同等级、分工、功能而又相互补充的城市立体网络。宏阔与纵深两个方向推进,实现规模、集聚、辐射和联动效应的最大化,从而共享尽可能多的“发展红利”。
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达成地区之间、经济圈之间产业错位融合,协调配套发展,实现产业链内部专业化分工协作、企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城乡规划一体化,已经成果初现,随着广佛地铁、广珠城轨等轨道交通工程的建成,珠三角地区的市民已经开始享受“圈生活”;环保一体化,将使跨界水污染得到综合整治,多种大气污染物联合减成为可能,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的历史得以改写,这无疑是珠三角一体化的巨大红利。
除了享受珠三角一体化的经济利益,随着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生态与环境和现代服务业等十个方面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徐徐推进,这些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可以预见,我们将来可以享受到的将是更多的服务,更大的便利,更优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