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大桥拓宽影响局部

(2012-08-19 23:45:56)
标签:

广州大桥

洛溪大桥

新光快速路

广州大道

杂谈

热焦点评(12-180):广州大桥拓宽影响局部

彭澎接受《新快报》采访

 

题外话:广州大桥拓宽并不能影响全局,但对广州大道的疏通肯定是利好的,对周边的楼盘也会有一定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影响广州大道通行的还有南面的洛溪桥原也是有建复桥的设想的,北面的沙河立交多少也是瓶颈,而且广州大道北已经延伸至同和,那里的交通也好不了那去。广州的南北主干道应全面规划改善。

 

广州大桥东侧将建一座24米宽新桥 

日期:[2012-08-18]  版次:[A04]  

客村立交改造 将立交范围内的主车道由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八车道

广州大桥拓宽:在既有大桥东侧新建一座长0.98公里,宽24米的新大桥

广州大桥使用时间已超过20年,原设计通行能力为3万辆/日,而目前的日均车辆通行量维持在10万辆以上,交通压力非常大。

珠江新城隧道北侧出口至中山一立交路段东侧的道路改造;

广州大道系统工程全景 绘图:张汉松

喊了7年,终于要拓宽了

广州大道系统工程昨环评公示显示,客村立交中山一立交亦同步 拓宽,整个工程预计2014年完工

新快报记者 刘操 刘正旭

喊了7年,广州大桥终于要拓宽了!昨日,广州大道系统工程——广州大桥扩宽及客村立交工程正式开始环评公示。其公布的信息显示,在现有大桥东侧,将新建一条宽24米,长0.98公里的大桥。这意味着自2005年广州市建委正式提出拓宽大桥可行性研究后,经过7年的讨论,项目终于有了眉目。大桥建成之后,将大大缓解困扰番禺以及部分海珠居民过江问题。整个工程预计到2014年完工。

项目设计时速60km

环评公示透露的信息显示,整个项目位于广州大道中部,南起于客村立交,北止于中山一立交,全长3.87公里,按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60km/h,双向10车道进行扩宽改造。

而记者了解到,目前一项工程大体需要先后经历决策准备、项目立项、项目批复、编制环评报告、待其它审批批复之后,即可开展环评公示,若通过之后便可进行招标,然后施工。依此判断,广州大桥拓宽工程,环评是最后一关。

拓宽计划2005年已提出

广州大桥使用时间已超过20年,原设计通行能力为3万辆/日,而目前的日均车辆通行量维持在10万辆以上,交通压力非常大,车流量已经严重超饱和,不堪重负。虽经多次拓宽改造,但广州大道双向为10车道,而广州大桥目前只有双向6车道,路宽桥窄,使其成为了瓶颈。尤其是早晚上下班高峰期,有时甚至可以从广州大桥北的珠江新城隧道内一直堵到洛溪大桥南,绵延数公里一两个小时动弹不得。事实上,关于拓宽广州大桥的呼声由来已久。在新光快速、南沙港快速路投入使用前,广州南北交通长期由华南快速、广州大道承担。而因华南快速收费高,广州大道承担的交通压力非常大,当时,媒体、市民及专家学者便开始呼吁拓宽洛溪大桥、广州大桥。

2005年,经过多年的舆论呼吁,广州市建委正式提出了拓宽广州大桥计划。但此后,关于拓宽广州大桥的呼声虽然不断,但方案一直未能出台。直到去年218日,有关部门才向广州市领导层递交了《广州大桥拓宽工程有关情况的报告》,建议推进广州大桥拓宽工程项目实施,同步开展洛溪大桥拓宽(原为市公路局组织策划)。同时建议在广州大桥增设人行天桥,解决行人过江问题;路中央全线封闭,取消主线红绿灯,实现广州大道主线交通全线快速化。

此后,去年37日,市府办公厅专门组织市建委、市规划局、市交委、市交警支队、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务局、市港务局、市环保局、市地铁总公司专题研究广州大桥拓宽工程项目,并要求编制单位完善方案后再报市政府决策。

2个悬疑

新桥建成后,与老桥合而为一还是独立?目前还未有定论

而记者也了解到,因早前已在广州大桥南北引桥的东侧预留了位置,因此新建大桥不需要再进行拆迁。

广州大桥改造工程,到底是进行桥面拓宽还是在旁边新建一座桥梁,此前一直存在争论。而此次环评公示之后,也正式给这一争论画上了句号。但新桥建成后将是什么样子?按照此前市建委公布的信息显示,新桥将与原来大桥紧挨着,两座桥最终将合并在一起,桥与桥中间用绿化带隔开。但车辆是从同一个路口上桥,还是两座桥独立,目前还未有定论。

何时动工?因手续办理需一个过程,年内动工可能性不大

项目何时可动工?这无疑是市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现在正处于环评公示期,我们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而且项目还存在变动的可能性,现在发布信息,时机不对,待方案确定后,将会及时公布。在回答记者提问后,市建委如是表示。而对于项目投资额、准备情况等,市建委也表示暂时不是透露的时机。

但此前,市建委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虽然拓宽广州大桥迫在眉睫,但因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等手续办理需要一个过程,广州大桥拓宽工程年内动工的可能性不大。

其他路段改造

广州大道局部路段展宽,排水、照明、交通工程、绿化等工程配套设施。除广州大桥及其引桥下交叉道路外,全线共改造九个平面交叉(除寺右新马路路口外,均为右进右出),三处互通立交(客村立交、二沙岛立交和临江大道立交)。

记者走访现场

大桥附近居民担忧噪音

昨晚,新快报记者来到广州大桥东侧。记者看到在大桥东侧沿江人行道上,聚集了大量的附近小区居民,居民或做健身,或跟随音乐舞动。一位居民说,大桥下面的空地很宽敞并且晚上灯光很亮,非常适合活动,"如果在这建大桥,我们就要再另外找地方活动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如果环评通过建桥,珠江南侧的起点很可能选择在附近的艺洲路。而在距离广州大桥西侧40米的新理想华庭小区内,虽然已是夜晚,广州大桥上的车流不多,但是记者仍然可以听到车辆经过大桥发出的震动声音。

"在东侧建桥,那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了。"一位小区居民说,一方面在大桥的施工阶段,噪音会不断持续,另一方面大桥建好后,车流就离小区更近了。"现在不知道工期有多久,但是在这里建桥噪音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出行也将受到影响。"

专家解读治堵

公共交通才是最终手段

听闻广州大桥要拓宽,几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是个利好消息,将有助于缓解广州南北交通拥堵问题,但这一措施只是一时之计。如何满足未来广州交通需求?对此,受访专家都表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终手段只能是公共交通。

"城市交通的水平,取决于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广州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贺崇明表示,资源就那么多,靠增加道路设施,永远不能满足车辆增长对道路的需求,而国外大城市的经验也表明,只有公共交通才是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终手段。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与贺崇明观点相近。他们都认为,造成当前广州交通拥堵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心城区的功能过于集中,而新城区的功能不完善。

"抽疏中心区的人口,才能最终缓解中心区的拥堵。"彭澎认为,此前广州曾提出要发展周边17个中心镇,这个战略若能延续下去,将大大减少中心区的人流量。

相关新闻

洛溪大桥拓宽也已开始计划

广州大桥拓宽之后,行经广州大道、广州大桥的车流量将大幅上升,洛溪大桥、中山一立交等将成为新瓶颈。而按照此次环评公布的信息显示,中山一立交已纳入改造范围,而洛溪大桥拓宽也将势在必行。

"如果广州大桥拓宽了,就不会走新光快速路了。"家住番禺西部的多位市民表示,按照路程计算,走广州大桥也更近一些,但因广州大桥拥堵厉害,才改走新光快速路。而由于当前新光快速路车流大幅增长,导致上下班高峰期赤岗到珠江新城一带交通已经非常拥堵,一旦广州大桥交通状况缓解,还将走回老路。

但由此一来,洛溪大桥的交通压力将大幅上升。对此,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表示,洛溪二桥的建设早就已讨论,"20多年没有加宽,现在已经是瓶颈,拓宽的呼声已经很高"

而据记者了解,洛溪大桥拓宽项目原为市公路局1998年组织前期研究,拟按收费公路建设,2005年完成规划设计条件批复和省交通厅工程可行性审查批复。但由于国家对收费公路的政策调整(不批准普通公路收费项目),导致项目一直搁置。根据2010年政府机构改革后职责分工,有关部门已经将该项目纳入计划,开展前期工作。

专家说

路网不足致交通拥堵纵向要多建过江隧道

纵观广州交通,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了"四纵四横两环"的格局(四纵分别是南沙港快速路、华南快速、新光快速路、广州大道。而四横则是指广园路、中山大道-环市路、黄埔大道-东风路以及中山路。两环则主要是指内环路和环城高速),但相对城区面积而言,路网仍显得不足,这是造成广州交通拥堵的最主要原因。

"横向和纵向的交通确实都需要完善。"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指出,广州最主要的中心城区呈东西分布,最主要的城市功能都集中在中山大道-环市路、黄埔大道-东风路以及中山路这些横轴周边,三条横向的交通压力异常巨大。他表示,未来临江大道向东延伸,花城大道连接到科韵路、以及海珠区东西向的道路建设,也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

"解决南北交通要比东西交通更迫切。"彭澎认为,广州是滨水城市,前后航道流经市区,这使得过江交通显得尤为重要。在南北交通问题上,除了四条大动脉外,解放桥、江湾桥、海珠桥等跨江大桥,也是缓解南北交通的通道,但目前承担的作用并不大。他认为,还需要建设更多的过江隧道或者桥梁,"我认为隧道更好一点,更符合城市发展需求"

环评公众10

公众可从即日起10个工作日内采用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表对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和看法。

评价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员村西街七号大院

  联系人:江小姐

  联系电话:020-85524452

  E-mailhlsgzdc@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