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焦点评(12-63):对墓地也要限购、限价、实名制
彭澎接受《南方日报》采访
题外话:跟香港亚视和广东台做了采访,谈“死不起”炒墓地的情况。清明前又在清明指挥部了解了当前广州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地少人多,适当提高墓地价格是合理的。但政府要实行“限购令”和“实名制”,即一人一墓,登记谁就谁用、不得转让。如此,炒墓之风可以禁绝。关键的环节是墓地经营公司,没有它们的配合,“限购令”和“实名制”难以推进……
在清明到来时,海内外媒体热炒中国人“死不起”是伪命题!现在广州墓地均价为5万元左右,北京可能在10万元以上。但一是墓地并非如房屋是必需品,我国政策鼓励的海葬、水葬、林葬、花葬等大多免费或收费很低,主要的骨灰寄放也只一年收费70元;二是中国地少人多,对殡葬用地应该用价格杠杆来限制,每年900万人死亡要多少地?
当然,由于人们观念转变需要时日,当前,推出一些限价墓、经适墓,也是可以考虑的方向。
■热点话题
穗拟兴建或扩大现有墓园
以满足向绿色殡葬时代过渡期内的社会需求
2012年4月5日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 (记者/辛均庆 李强)针对目前墓地数量渐少、价格高涨的现状,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处长梅向阳昨日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受国家土地政策、土地规划及周边居民意见等因素的影响,墓地建设受到较多限制。墓地使用渐趋饱和成为广州墓地价格高涨的原因之一。广州会考虑兴建或扩大现有墓园,来满足向绿色殡葬时代过渡期内的社会需求。
梅向阳介绍,目前广州市每年安葬到墓地的骨灰只有5000具,约占骨灰总量的7%。广州市主要的骨灰处理方式仍然是寄存在火葬场、骨灰楼等,还有一部分树葬、海葬。采用这些方式的殡葬费用较低。以寄存骨灰为例,每年的寄存费是70元。而骨灰还林、撒海活动的相关费用从2009年起就免除了。广州市一具遗体的平均办丧费用在5000元到6000元之间,其中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在2000元左右,其他的属于自选项目费用。
清明期间,记者采访发现厚养薄葬的观念已得到普遍认同,但部分市民仍持着传统“厚葬”习俗,在办理丧事过程中选择了过于豪华的项目,导致殡葬费用偏高。梅向阳建议市民根据经济承受能力及实际需要,量力而行来选择殡葬服务项目和用品,避免盲目攀比。
对于墓地价格高企,广州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认为,墓地价格跟房价并没有多大的可比性,房屋对中国人来说是必需品,存在刚性需求,而墓地不是必需品,但由于受“入土为安”等传统殡葬观念的影响,市民对墓地的需求较大。
据梅向阳介绍,一个墓园真正用在墓区建设的土地只占1/3,剩下的土地主要用于建设配套设施和园林绿化、道路、停车场等。
“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也有利于原有殡葬方式的调整。”彭澎建议,政府在推广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的同时,应该给予采用骨灰还林、撒海等一定的资金奖励。
公墓“葬不起”,谁之过?
墓价高企,墓地资源渐少,有市民呼吁现阶段政府推广经适墓限价墓
■记者调查
近日,关于墓地价格的讨论持续火热。墓地价格高企让不少市民感叹公墓“葬不起”。南方日报记者在清明期间调查发现,广州市部分经营性公墓的普通墓地价格(包括墓穴费、建墓费、管理费在内)从1万多元到四五万元不等,豪华型的墓地则可达10万元以上。一些墓园推出了可选择性的项目,墓碑可以用贵重石材,墓穴位置可以靠近‘风水宝地’,墓地设计可以雕刻艺术造型……
在墓价高企的背后,是有限的公墓土地资源和传统丧葬风俗之间的矛盾。现在城市用地紧张,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由于国家严格审批墓地建设,墓地资源“物以稀为贵”。有市民担心,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将来墓地资源越来越少,墓园会不会奇货可居、捂盘惜售?价格是不是也会跟着水涨船高?现在社会热议的“活在北京、葬在河北”的现象如何破解?
■价格豪华的“上不封顶”便宜的“少人问津”
记者对广州市部分经营性公墓的墓地价格进行了调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墓园的墓地价格从一两万到数十万不等。对于一些艺术墓,有公墓销售人员说:“客户想要多贵的都有,上不封顶!”
记者在花都区某墓园调查了解到,该墓园普通的墓型价格在四五万元左右,面积约2平方米,可安置2个骨灰盒。该墓地的销售人员介绍,在普通墓穴之外,墓园也推出了高档墓型和豪华型墓地。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销售人员才透露,最贵的墓型价格在四五十万左右,这样的墓地不仅风水位置好,面积比其他的墓地大,约有4平方米,最多可安放4个骨灰盒,而且建墓的石材、墓碑的雕工技艺都非比寻常,足够高档。
花都区另一家墓园的销售人员说,他们推出的普通墓地有1.2万元、2.8万元、4.2万元等几个档次。1.2万元的墓穴面积约1平方米,可安置2个骨灰盒。1万多元的墓地数量总共有100多个,但到现在也才卖出不到10个。这种最便宜的属于简易墓穴,比较简陋,没有立起来的墓碑,像外国墓园一样,墓穴上覆盖一块大理石板。“客户一般都不会选1万多元的墓地,多是选2.8万元以上的。”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墓园采用“捆绑式”的方式销售墓地,给客户提供套餐,不过有的墓园表示现在只剩一种套餐可选。番禺某墓园销售人员说,目前该墓园只经营一种业务,即定价为10.98万元的“套餐服务”。但他也表示,这10万多元的费用并不包括全部开销,如果客户有需要举办下葬仪式,墓园还会收取每个骨灰盒600元的下葬费等费用,墓碑刻字超过4行也要相应加钱。下葬时家属有焚烧石像等需求的话,费用也需额外缴纳。
■瓶颈广州现有墓地资源10年左右或枯竭
在广州中华墓园拜祭先人的李伯告诉记者:“买墓地时,没有人会像买菜一样讨价还价。丧葬是最后一次为逝去的亲人花钱,人们一般不会在意钱的多少,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作出选择,这是墓地价格过高的心理原因。”
记者在调查中获知,目前国家层面的殡葬改革政策并不鼓励老百姓用墓穴安葬骨灰,各级政府对公墓用地审批采取严格的限制。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广州市现有墓地资源按照目前的消费量,10年左右就会枯竭。广州的墓地开发建设实行政府严控,如果近期再有两个生态艺术墓园审批下来,全市的墓地存量资源也就能支撑一二十年的时间。
据了解,位于广州市城区的银河革命公墓早几年就出现墓地资源枯竭的现象。有关部门关注到这个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但经过10年才把第二银河公墓的选址定下来。虽然现在广州绝大部分的公墓还没有出现需要预定的现象,但是未雨绸缪好过临时抱佛脚。
《广东省公墓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强调,至2020年,全省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墓设施,基本满足群众殡葬需求,降低骨灰占地墓葬比例,逐步普及生态葬法、节地葬法。据悉,广东现已批建公墓数量103座,按照广东的政策,至2020年,全省将新建经营性公墓42座,每座新建经营性公墓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20公顷。
有专家向记者表示,国家和省的政策是提倡绿色殡葬新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必须应对解决的问题。因为在严格限制公墓用地开发的同时,老百姓“入土为安”的传统习俗一时间难以改变。墓地是特殊商品,如果纯粹靠市场来调节,也许会重蹈房地产发展的老路,墓地价格会让大多数人承受不起。
■出路可推广经适墓限价墓还要改变殡葬旧观念
真正有效地推广节地葬法,倡导绿色殡葬的观念风俗,鼓励“骨灰还林”、“骨灰撒海”,已经成为中国殡葬改革的大方向,也是遏制墓地价格的不二法门。
然而,绿色殡葬方式推广面临一定的难度,广州市选择骨灰还林的每年1500宗左右,骨灰撒海每年在500—600宗左右。记者在广州市火葬场随机调查了10位市民,询问他们是否支持绿色生态葬法。他们中表示支持的占多数,但自己真正会实行的却不多。设在火葬场的海葬树葬报名窗口,也是询问的多,报名的少。
记者在广州中华墓园看到,为提倡绿色殡葬,墓园内特别设立了“花葬区”,而截至目前,仅有百余人选择这种方式。有市民说:“中国人都有拜山的传统,如果骨灰撒进海里、埋到树下,那儿孙去哪里拜祭呢?绿色殡葬的推行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鼓励措施,建一些纪念场所,和老百姓传统民俗相适应,完善相关管理方法。”
有专家认为,在大多数老百姓接受树葬、海葬等节地葬法之前,过渡期可能会相当漫长,很多老百姓还是存在对墓地安葬方式的需求。一些市民呼吁,为了防止公墓“住不起”现象,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推广经济适用墓、限价墓,对市场进行调控。
南方日报记者 李强 辛均庆
实习生 雷册渊 卞德龙 刘红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