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事件影响广东幸福感吗?
(2011-11-01 00:49:54)
标签:
幸福广东小悦悦不同幸福感救人制度保障杂谈 |
问政风暴(11-38):小悦悦事件影响广东幸福感吗?
彭澎出席并点评“幸福广东”工人农民论坛总结专场
小悦悦事件在昨天的“幸福广东”工人农民论坛上再次成为焦点话题
制度有缺失 让人在冷漠道路上越走越远
2011年10月31日
小悦悦事件在昨天的“幸福广东”工人农民论坛上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对现实的反思。论坛嘉宾“佛山阿细”说:“对生命要敬畏,要把人当人。”在现场引起强烈的共鸣。论坛嘉宾王世军和李少魁进而提出,在建设幸福广东的过程中更要注重给底层人士安全感,让人们感到制度的关爱。
幸福的底线是安全
“佛山阿细”本名罗势全,是佛山天天新论坛的创始人,也是一名肢残人士。他对幸福的感受就是得到了平等的机会,社会容许他这样的残疾人相对公平的竞争,实现自身价值。作为一名来自小悦悦事件发生地佛山的嘉宾,他对小悦悦事件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对生命要敬畏,要把人当人”。
南方电视台《全民议事厅》主持人王世军作为论坛的特约观察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刚才佛山阿细说了一句话‘把人当人’,觉得内心非常地震撼,我们讨论小悦悦事件的时候发现,人们对幸福最低的要求就是要有安全感。”
有位论坛嘉宾表示获得户口就是最大的幸福,王世军对此谈到,户口代表的是制度予以个人的各种保障,而反思小悦悦事件,他发现各种从道德出发和回到道德的讨论都是那么无力,因为人们需要的是制度的保障。因为制度有很多缺失,缺乏对好心人的保护,才会让人在冷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幸福的底线就是安全。无论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如果人们感到不安全,那么无论是工人、农民、记者还是任何阶层,幸福感都是不强的。”
要消除“农民工”的称谓
论坛嘉宾、南方民间智库成员、佛山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李少魁在讨论小悦悦事件时认为,要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制度的关爱,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
李少魁带来了顺德民营经济产业工人成长机制的研究报告,报告关注的是农民工的成长问题。他说:“首先就是要消除‘农民工’的称谓,让外来务工人员首先成长为蓝领,将愿意落户到城市的人,再变成产业工人,用制度来保障社会的稳定,用制度来关爱外来务工人员才是治本之道。”他表示无论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是本地工人,都应该一视同仁地称为产业工人。他建议地方政府在制定层面应该时刻关注外来务工群体。
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广州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在点评时说:“现在很多人不缺车和房,但是缺的是爱。尤其是对他人的爱,从小悦悦事件就可以看得出来。”他认为救人不仅仅是每个人的社会准则,每个机构、每个团体、每个地区也应该树立很好的机制。“让救人者幸福,那么人人都会救助他人,这样就会形成社会的大爱。”
现场
你给自己的幸福打多少分 嘉宾提出无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就无法幸福获热烈掌声
你给自己的幸福打多少分?昨天,“幸福广东”工人农民论坛总结专场上,与会嘉宾围绕“共建幸福广东谁是主体”和“共享幸福广东如何保障”的话题进行圆桌讨论,并纷纷给自己的幸福打分。
幸福为何物理解各不同
参与幸福讨论嘉宾来自社会的不同层面。既有来粤务工十多年的老一辈外来工,也有新生代的农民工代表;既有年逾花甲的退休老人,也有尚在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他们心中都有自己的幸福定义。
陈志是广州市首批外来工人大代表之一。他的幸福观很简单,“我来自于农村,家里田地丰收了就感觉幸福了。幸福就是自己赚钱了,常常回家看看。”同样是外来工,来自东莞的邝美艳是“圆梦计划·北大100”首批免费学员。这位新生代的农民工认为,“幸福就是让自己内心的梦想、目标一点点地变现实。”65岁的坤叔,是东莞“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人,他说:“别人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五六十年代,老一辈人能吃饱穿暖就是幸福了;我在90年代就建起了小洋房,有儿有女,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来自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下中坌村的村支书、主任何金婷说,不同的时代对幸福理解是不一样的。但她自从当了村书记之后,最大的幸福就是带着村民们一起致富。
如果10分为满分,你会给自己的幸福打多少分?广州市天河区穗园社区居民杨馥铭用拆字法来解释“幸福”,“幸”字就是辛苦的“辛”加一个“十”字头,也就是10分辛勤换来幸福。“我给自己的幸福打9分,还差一分,我还要继续地努力。”
23年来,坤叔带领的助学团队,帮助过的人近4000名。他表示,“幸福就是努力的过程。幸福感就是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个人的感受。我的幸福永远保持满分。”
“我只给自己打8分。”新生代农民工代表邝美艳觉得,身边有很多来自农村的兄弟姐妹们,学历不高,寄身于这座城市,处境比较艰难。
农民工渴望更多才能展示平台
幸福的保障在哪里?南方民间智库成员、深莞惠“坪新清”产业示范区首倡者谌毅兵表示,从物质的角度来看,社会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保证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落实,例如教育、医疗、卫生等,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保障就无法幸福。现场话音刚落,就引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今年通过积分入户政策成功入户广州的陈敏利认为,保障人人共享幸福广东要政府出台一些相应的惠民政策,诸如积分入户这样的政策。
负责企业的文化宣传的邝美艳在日常接触中,发现很多一线产业工人,具有优秀的个人才艺,但施展的平台有限。她希望,团省委等有关部门,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才能展示的平台,激励他们积极向上。
东莞助学达人坤叔: 希望慈善能成为 人的一种习惯
“幸福就是努力的过程。在做慈善的过程中,我的幸福永远保持满分。”昨天,坤叔在论坛上的发言,引来掌声阵阵。
坤叔是东莞“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的发起人。在得到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批示后,该民间团体得以登记注册。在坤叔23年的助学路上,总共帮助过4000多名孩子完成了学业。他也因此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
“别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对于坤叔而言,个人的幸福要求很简单,“能吃饱穿暖,有一个幸福家庭就足够了。”在此基础上,他希望能够为社会营造互帮互助的氛围尽一份力,亦即他现在所做的。坤叔表示,23年中,看到山区的孩子穿上自己送去的新衣服,看到孩子们能够安安静静地在课堂读书,觉得自己非常幸福。
然而,曾有媒体问及坤叔,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却愣了半晌答不上来。今年65岁的坤叔表示,当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自己是雷锋的同龄人,在那个年代,学雷锋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每个人都是雷锋,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不过是一种习惯。”昨天,坤叔在论坛上表示,对于当年记者的提问,自己琢磨了好多年才作出回答。坤叔表示,希望慈善能成为人的一种习惯,就像抽烟的人一样,养成了习惯,不抽就不舒服。坤叔话没说完,论坛会场再次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助学依旧在路上,坤叔对慈善的思考也愈发深刻。坤叔认为,每个人都有悲悯之心,但常常会被各种社会因素所束缚或限制,慈善助人则是一种悲悯之心的宣泄。这个宣泄的过程,就是一种幸福。
嘉宾发言
外来工人大代表陈志: 希望更多农民工 能在广州享受医保
广州市首批外来工人大代表陈志昨天也以嘉宾的身份出现在论坛上。竞选广州市白云区人大代表之时,陈志就将自己定位为外来工的代言人。他在现场发言时说,当上人大代表的一个多月以来,他最关注的是农民工异地就医问题,希望农民工在广州就医也可以享受医保待遇。自己将把这个建议带到今日开幕的白云区人代会上。
在就“共建幸福广东谁是主体”和“共享幸福广东如何保障”的话题进行讨论时,陈志说:“医疗保险是关系每个人幸福感的一个基本保障。很多农民工在当地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可是在广州却不能享受医保待遇。现在成都的外来工在广州看病都可以享受医保异地结算,希望更多的外来工享受到这种待遇。”
目前,广州市已经和湖南、海南、云南3省,福州、南昌、长沙、南宁、成都5市签订了《泛珠三角区域部分省及省会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合作框架协议》。广州的医保参保人可以在上述三省五市医保定点医院畅行无阻,而广州的医保定点医院在接受上述三省五市的医保参保人就医时,同样可以接受他们的医保卡进行结算。陈志说这个政策可以极大地方便群众,他希望受益面更大一些,让更多省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广州可以享受医保。
当选白云区人大代表一个多月以来,陈志的工作忙了很多,更多的外来工找他解决问题。“以前没有带纸笔的习惯,现在已经习惯随身带着,随时记录外来工的建议和诉求。”陈志还打算建立各省外来工的QQ群,借助信息平台履行代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