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悦悦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011-10-20 23:36:08)
标签:

佛山

小悦悦事件

旁观者效应

社会价值

18路人

杂谈

热焦点评(11216):小悦悦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彭澎接受《佛山日报》采访

 

题外话:小悦悦事件应该说折射出很多社会问题,就路人不救来说,社会价值是直接原因之一,其他如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转型期公信力的缺失,司法体系出问题导致没有公正底线等等,都是原因。

这些将在另文探讨。

 

专家解读小悦悦事件:社会价值问题是直接原因

20111019日广佛都市网-佛山日报

佛山日报发起的如果你是儿童被碾的目击者,当时你会怎么做?微博投票昨日已经进入第3天,至昨晚11时,共有103626人参加,其中有79%的人选择先拨打120110求助;14%的人选择抱起孩子,赶紧救治;2%的人选择为避免不必要麻烦当作没看见;5%的人选择纠结,说不清。而对于“18个路人的冷漠 ,广东省晴朗天心理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兼高级治疗师袁荣亲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

“18路人的旁观者效应

网络上一边倒地指责“18个路人的冷漠。不过,也有网友指出,假若这18人换成另外18人,结果会不一样吗?实话实说,把我放到那18个人中我也不会好到哪去,能做的就是打个电话。”“@江湖小霞说。袁荣亲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18个路人现象,假如某个事件只有一个人遇到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会积极干预。但是,如果有很多人或者预料到很多人可以见到,这样他的责任就会分担开,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期待别人去做,或者是哪怕自己不做的时候,他自己的内疚感、自责和负罪感也会减轻,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

“@寒溪石也认为,过于对漠视路人的道德谴责,会加重人们的道德压力;而过于宣传社会的黑暗面,更容易让人们对社会失去信心。

需要反思道德缺失原因

袁荣亲分析了陈姨的行为,他认为,18个路人不救助,而陈姨救人,这个现象不单纯是旁观者效应可以解释,而是这个社会结构引起的。这几十年来,社会整体上处于高度快速发展,人的价值观变了,更物化。人处于竞争中,而大多情况下又以外在物质衡量一个人。因此,每个人都处于高度焦虑中,不论贫穷或富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会夸大一些因素对他的不利。如此前南京彭宇案的影响,会认为救人的行为会受到一些不好的结果。加上社会媒体对此事的讨论,放大了做好事反而带来不好的效应。因此,一个人做事时往往会衡量一件事对他有没有坏处。

转型期社会价值问题

真正的道德是勇于揭露事实,而不是急于谴责。过路者虽然未施援手,但也未作恶。挽救道德应该重奖见义勇为者,重罚作恶讹诈者。忽略那些极好的和极坏的人,而将重心放在无所作为的人,对道德建设毫无帮助。这种舆论导向只能让被冷落的好人寒心,让被忽略的坏人逍遥。除了陈阿婆和司机,我们13亿都是路人。”“@观摩团总结。

袁荣亲强调,社会变成竞争性情形,所有人都在竞争。在竞争时,对其他不相关的事可能视而不见,因为我们处于高压的环境之下。在这个事件中,路人毫无疑问也会承担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包括良心上、行为上的一些谴责。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也分析了冷漠的路人成因,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很多价值观念都受到冲击。此前南京、天津的事件,扶人者却要承担责任,社会价值出了问题,这是直接原因。希望此事能让有关部门清醒地看待社会存在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