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奖给数量经济学者?
(2011-10-12 23:40:00)
标签:
诺贝尔经济学奖宏观经济数量经济金融危机金融创新财经 |
热焦点评(11-204):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奖给数量经济学者?
彭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
题外话: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接着又看到一些评介他们理论成就的文章,就开始纳闷为什么把奖项给了他们,似乎对当前的经济问题没有直接涉及,或者没有对近年金融危机有太多涉及。
诺奖颁予数量经济领域 宏观政策选择或将回归理性
http://www.nbd.com.cn2011-10-12 来源: 每经网
每经记者 钟子宏
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19时左右,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最终由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及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两位学者分享这一荣誉。他们得奖的理由是对宏观经济中因果的实证研究。而此次颁奖出乎之前外界猜测,颁予数量经济领域。
危机时代数量经济学派获奖,意味深长。
理性选择宏观经济政策
基于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使经济研究领域的方法,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变得可以量化,有章可循,同时也使得经济政策的效果变得清晰直接。一直以来,对于经济政策效果的“预期”是一个待解难题,而对于在当今世界经济动荡不安的形势下,一个准确的预期将对解决各国科学选择宏观经济政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这个“预期”更是需要一个科学可靠的分析工具。而恰恰是这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开创了正宗的宏观经济学规范研究的科学方法。
萨金特专注于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主要用于研究家庭和公司调整它们预期,以及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关系。例如,萨金特研究了二战后的经济状况,当时许多国家开始都倾向于推行高通胀政策,但最终它们对经济政策做出系统性调整,进而转化为通胀率的下降。
而西姆斯则是创立了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如何受到经济政策临时性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姆斯和其他研究者已使用这一方法来研究诸如央行加息等对经济的影响。
如果说去年获奖的劳动经济学领域“搜寻—匹配理论”,对解决当前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问题有革命性贡献的话,那么今年的数量经济领域,将对如何理性选择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对于经济行为中的因果关系判断,奠定基础性的量化作用。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典礼上解释说:二人解释了是什么让世界经济形势至此,下一步全球宏观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政策将作何改变,二人所开创的研究方法解释了一个基本问题:什么导致了什么。此外,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的声明更加对此二人的贡献作出了详细的说明,该声明称:“利息的临时性增长或减税是如何影响GDP和通胀的?如果央行永久性改变通胀目标,或者政府调整预算平衡目标,经济将发生什么呢?今年经济学奖的得主已创立了一系列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以及许多与经济政策及GDP、通胀、就业和投资等不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博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将诺贝尔奖颁发给数量经济领域,主要可能是目前对于当前很多的经济形势并没有找到很好的经济理论加以解释,所以通过回归到数量技术派,希望通过一些定量的方式对各种经济理论的效果给予量化,并加以比较,希望通过定量的比较选择出能解决经济问题的宏观经济理论。毕竟数量经济技术是已经得到多年的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比较成熟的理论,也成了当前分析经济行为的基本工具。”
“此外,对于金融创新方面也是有好处的。此次经济危机的爆发从理论上来看是因为经济行为脱离了经济的基本原则而产生的,此外,很多的金融创新并不是基于经济金融的基本原则以及历史经济数据进行,将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数量经济领域,我认为是经济学界希望人们的经济行为/金融创新要有科学的依据,要基于最基本的经济原则。”彭澎继续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也发文称,基于实证研究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也有助于告诫决策层尊重经济结构内在的约束条件和发展规律,否则一厢情愿的政策介入,即使出发点很好,也会破坏经济变量内在的调整规律,从而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
然而,使用经济模型来预测市场行为也有其自身的缺陷性。一般而言,模型的使用是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基于一定不变的假设条件才能成立,而且对于模型参数的选择也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市场人士与理论界对于经济模型的应用也一直存在这分歧。
方世圣表示:“今年诺贝尔奖办法给数量经济学领域,说明这些方法是有创新的,而且模型方面还是经过很多实证经验的验证,计量经济模型对于具有历史重复特性的经济行为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经济行为是人文方面的分析,如果出现超常态的经济行为,模型往往就会失去其效力,而目前的危机恰恰是史无前例的,模型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还有待观察,伯南克也是属于数量技术派别的,但是两轮的QE政策并没有对复苏美国经济起到多大的作用。此外,对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应用,在历史上也存在较大的失误。就以经济大萧条事情而言,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也未能如期预测经济的走势。”
托玛斯·萨金特
生平简历:生于1943年7月19日,1964年毕业自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196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宾州大学(1970-1971)、明尼苏达大学(1971-1987)、芝加哥大学(1991-1998)、史丹佛大学(1998-2002)等校教职,目前为纽约大学经济学系威廉·柏克利经济和商业讲座教授。他同时也是计量经济学会院士(1967)、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87)。
研究领域:总体经济学、货币经济学、时间序列等领域。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生平简历:生于1942年10月21日。1963年哈佛大学数学学士,1964年加州伯克利大学研究生,随后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8一1970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1974年至1990年,明尼苏达大学任经济学副教授。1990年以后,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1988年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的院士,1989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领域:创立了名为向量自回归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如何受到经济政策的临时性改变和其他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