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商转型是大势所趋
(2011-06-06 22:48:38)
标签:
房产地产商转型商业地产地产市场 |
财经周评(11-19):地产商转型是大势所趋
彭澎
1.转型可能是大势所趋
在住宅地产调控的情况下,更多的开发商转型了商业地产,有地产商则进入了更细分的领域,保利等地产公司已开始试点养老地产,业界有人提出了地产企业开始转型,深耕地产的说法。对于这一趋势,我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将可能持续,这让原先观望的地产商必须从长远考虑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商业地产可能是一个重要选择,这是住宅地产发展充分之后另一个较为持久的投资项目,而且大多可以通过收租来长期受益,如酒店、写字楼以及旅游项目。至于养老地产确实对住宅地产可以发掘一些新产品,而且也可与旅游养生等联系。除了养老院,可能居家养老是很多中国老人的一种选择,随着中国进入老龄社会,这种需求量是很大的。
目前地产企业开始转型这一说法,应该说是有这种迹象的。地产企业转型是因为中国房地产在转型。如果没有看到这一点,还将现在的调控与往年的调控类比,以为是暂时的,可能就会失去商机,失去主动转型的优势。我估计,下半年还有更多的地产企业加入到转型的行列,包括参与建设保障房。目前是央企先行一步,这可能是利润保障的重要产品,也是今后拿地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当然,这种转型不是很轻松的,也不会是很平静的,会有波折,但方向是肯定的。
2.转型将更加细分地产市场
从市场公布的资料看,更多的地产商进入了商业地产综合体、写字楼等这一块。从更细分地产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内地地产市场还有一些领域可以挖掘。
支撑中国地产的一个很重要的支点是城市化,但现在大多数城市家庭都有住房了,其中像广州这样的城市,户籍人口可能大多有两套以上房子。他们再进行投资购房将受到限制。中国甚至很可能像韩国一样立法只允许家庭拥有一套房,或最多两套房。而农村进城人员大多是买不起商品房的,只能由保障房来解决其居住问题。因此,3600万套保障房可能还打不住。这样追求高利润的地产商只能转型向商业地产,包括旅游地产,养老地产,以及所谓城市综合体等要更高、更有保障的利润。
小屋大公共场所的养老型住宅将会出现,即小厨房、小房间、小户型,但有大的公共活动场所,包括公共厨房、公共休闲厅(电视、棋牌)等适合老龄人群居,适合家人偶尔探望,而平时不需太大地方来打理,这类养老型住宅将会出现。这是传统住宅和养老院的综合体。
另外倒按揭也会流行,靠自己的住宅保障晚年宽裕的倒按揭可能会逐步得到广泛接受。
从住宅转向,从熟悉转变成不熟悉,有业界人士也提醒开发商可能要面临诸多风险。显然,转型可能有风险,不转型一味等待政策转向也有风险。转型可能还是要主动一些。只是需要观念转变、人才结构转变、产品开发转变、对市场的新热点的摸索也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