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件实事”不谈房价
(2011-02-22 01:53:37)
标签:
房产广州十件实事保障性住房民生 |
热焦点评(11-34):广州“十件实事”不谈房价
——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民生“十件实事”
彭澎
应该说,“十件实事”确实是当前市民所重点关注的问题,解决得好就多少标志着民生问题处理得较好,而且一目了然,让市民感受到政府执政为民的诚意。与去年相比,我觉得今年的“十件实事”更有新意、更有针对性、更加实在!
我认为,“十件实事”从省政府到市政府都在推进,目的是明确任务,让老百姓心中有数。当然,不提“实事”也要做实事,提了“十件实事”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实事”都做好了,只抓“十件”不及其余。因此,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要总结“十件实事”的落实情况,也要向市民汇报所有民生工作的开展情况,还要及时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十件实事”,从各种民生工作中集中提出最急需解决的“十件实事”,有利于抓龙头、凸重点,并以点带面。
据我了解,与去年相比,今年有些亮点值得关注:一是把扶贫帮困工作放在第一位,说明这已经拖累全市现代化的步伐,是建设和谐社会、幸福广州的短板。其中提到“贫困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70%”,这是鼓舞人心的,很实在。
二是针对社保覆盖面仍制约着广州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现状,提出“新农保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的三年全覆盖任务”,表明了全面解决农村基本社保的决心。
三是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大量开工保障性住房是解决住房难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提出“新开工建设4.3万套保障性住房,年底前全部解决2008年登记在册的7.72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不仅直接解决了住房难问题,也对本地房价会产生一定的正面引导作用。
四是让市民共建共享“智慧广州”,提出在一些场所“由政府出资购买无线宽带网络服务”,“免费供市民使用,让市民群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五是将全民健身场所建在市民家门口,提出“新建240处社区健身路径、188个社区篮球场和一批全民健身小广场”。
六是真正把城乡一体化落到实处,提出“建设农村路灯5万盏,使全市30%的农村道路实现‘亮化’”。
七是针对我市老龄人高达100万以上、已进入老龄社会的现实,提出“为80岁以上本市户籍老年人免费安装‘平安通’紧急呼援求助系统,向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寿保健金”,让市民安享晚年是“幸福广州”题内之义。
总的来说,新的变化体现在更加实在、更加贴近市民生活、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普惠等方面。
在我看来,首先,农民工问题没有提是一个遗憾,当前“用工荒”将极大地影响珠三角转型升级的方向,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弟入学等问题应该考虑,毕竟农民工也是广州社会的重要成员。
其次,控制房价问题没有提也是一个不足,虽然大力建设保障房有助于稳定房价,但许多白领仍是要关心的对象。
再次,交通堵塞也是一大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既是城市管理问题,也是民生问题。
第四,调控物价也需要给予一定关注,今年控通胀仍是相当艰巨的任务,广州也不例外。
当然,“十件实事”也只能有所选择,而且也选的是有把握的问题。象“用工荒”、房价、交通、物价等还真不容易解决!
相关资料:
【资料:2010年,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一是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7万元,超额完成新增就业20万人的目标;二是全市新建社会保险参保人数226万人次,超额完成年度扩面任务,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达到2229元,农转居人员养老金月人均达到567元;三是再次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和农村平均低保标准分别达到398元和303元;四是市第八人民医院第一期、市疾控中心、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免费为18万名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44.7万针次,为超过18.1万名农村妇女开展“两癌”检查,为200多万名农村居民开展重性精神病筛查;五是按照完成了西江引水工程,直接惠及600万市民,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六是基本完成了新增100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任务,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比例达到79.3%;七是新开工建设4万套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已累计解决6.83万户,完成总目标的89%;八是新建和续建一批城市道路,新建6个公交枢纽站,新增1710辆公交车和1940辆出租车,市民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九是建设500处社区健身路径等体育场地和总长1060公里的“绿道”,超额完成省下达的526公里建设任务;十是政府部门共有143项面向市民和企业的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超额完成既定的100项任务,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率从46.3%提高到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