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话“惠民之州”的黄业斌

(2010-03-23 23:05:13)
标签:

财经

广东亮点

广东希望

追赶中山

黄业斌

惠州

杂谈

问政风暴(10-1):对话“惠民之州”的黄业斌

彭澎

 

2010322日下午,我作为南方民间智库发起人之一,参与了惠州市委书记与网民和民间智库的对话活动。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惠州GDP仍逆势飞扬,保持了13.2%的增长速度,超出预期目标3.2个百分点,增幅在珠三角排第3位、全省排第6位。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呈现率先突围良好态势。200987日,汪洋书记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惠州工作汇报,并对惠州寄予殷切期望:“广东的亮点在惠州,更大的希望也在惠州,希望惠州不要用一般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好上加好,为全省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创造条件。”显然,汪洋对惠州有着不同一般的看好,究竟是什么让汪洋对惠州有着如此高的期望和如此大的信心呢?

2010114日,在惠州党代会上,市委书记黄业斌特别强调,惠州人均GDP还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要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惠州要“一年超江门,三年超中山”。这是近年我在与许多地级市领导人对话过程中听到的最为豪放的语言,到底黄业斌有着怎么样的底气说这种话,甚至不怕得罪珠三角的同行和其他城市的市民呢?

怀着这样的疑问,我对黄业斌书记准备了五大问题:(1惠州的发展定位:“一年超江门,三年超中山”;汪洋说惠州是“广东的亮点,更大的希望”;之前又说惠州要发展为“惠民之州”,如此看来,到底惠州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或城市发展定位是什么呢?(2)从区域来看,惠州原先并不全部是珠三角的范畴,现在整个惠州都成为珠三角的区域范围了,但既是深莞惠经济圈的一部分,又是粤东地区与广州的连接点,还是与粤北连接的重要节点,因此,不要把惠州看成是珠三角的边缘,而是区域经济合作的枢纽,这种优势区位如何发挥出来呢?(3)惠州要“赶江门超中山”,“大项目战略”应该是重要法宝。在全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惠州在产业结构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路,尤其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有那些打算?(4)惠州一直都有一个“汽车办”,在广州发展汽车产业成功的启发下,深圳、东莞都在发展汽车产业,那么,作为早期就做过“熊猫汽车梦”的惠州来讲,能否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呢?(5旅游资源丰富是惠州的一个独特优势,但好象发展并不是很理想,做广州、深圳的“后花园”,惠州有区位优势,但现在连汕尾也在吸引深圳的游客,惠州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规划和举措呢?

当天下午对话会从4点钟开始,黄业斌有一个10来分钟的开场白,他说惠州要在“新的起点”上追寻“新的希望”,用更高的标准来建设“惠民之州”。由于后面有很多网友在跟帖提问,因此,我只获得了两个提问机会。我首先问了第一个问题。

对此,黄业斌表示,惠州与江门、中山是“兄弟仨”,可以良性竞争,共同促进,竞争是手段,共同发展是目的,这也是汪洋希望看到的全省各地“你追我赶”的局面。接着,黄业斌很自豪地讲到惠州的一些自然条件,有全省最长的海岸线,达200多公里;有全省最高的森林覆盖率,达59%,人均3平方米;目前是全省空气质量最好的地级市。在赶超中,黄业斌认为,惠州要发展为“双宜城市”,既宜于居住,又宜于创业。因此,要高标准地规划,高标准地建设,高效能地管理;不仅要有高楼林立,还要让树木多过高楼;要让经济和城市发展快而有序。按照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要求,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半小时生活圈”,实现深莞惠十大对接,开展“二次创业”。在“双宜”的基础上,还要创新,聚人才,打造现代石化、IT产业名城。

当第二次提问机会来临时,我估计这也是我最后的提问机会,我就将原先准备的第三、四两个问题合并提出。黄业斌提出,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强,惠州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以石化、IT两大产业为主,这也是惠州的后劲和希望所在。石化一二期分别有100万吨的乙烯产能,有2000万吨以上的炼油能力,可以实现2500-3000亿的产值。而且由于其产业链很长,可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惠州的石化产业还代表了广东先进水平。就IT产业来讲,惠州排在深圳、东莞之后为全省第三,有基础、有自主品牌,TCL在金融危机中不仅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而且还有新的发展。另外,作为新兴产业,新能源也是新的增长点,今年七八月份,LED项目将上马。虽然汽车错失机遇,但熊猫汽车项目在当时上马也不一定有较好的市场条件,那时的汽车消费还没有启动,何况节省下来的土地资源并没有浪费,是今天壳牌石油发展的基础。但是,惠州人的汽车激情还在,有人才,有技术,现在汽车零配件增加值有50多亿,工业产值有200多亿,与深圳合作的比亚迪项目年产20万辆正在大亚湾启动。因此,汽车办去年合并到了经信局,“汽车梦”仍然在。

我们看到,2009年,惠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黄业斌表示,新增财力的70%以上将投入民生和新农村建设。2010年,惠州要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贫富差距和新老差异,使“惠民之州”建设既惠及市民又惠及农民,既让富裕户认可又让贫困户认可,既让老市民感受到幸福又让新市民感受到温暖,努力建设一个名副其实、群众认可的“惠民之州”。

总之,我的判断是,惠州去年已经赶上了江门,近两在稳固的基础上可能很快赶上中山。如果惠州坚持大项目战略并成功实施,未来十年八年,惠州再赶上东莞也不出意外。(2009年惠州GDP1410亿元,增长13.2%;中山GDP1564亿元,增长10.2%;东莞GDP3760亿元,增长5.3%。)毕竟“90年代的顺德、过去十年的东莞、今后十年的惠州”,我们已经见证了前两者的发展,后者的发展势头正是让汪洋看到“广东的亮点”和“更大的希望”之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