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颗永恒求索的灵动诗心——留取残荷五、七言绝句赏析

(2016-06-07 08:41:32)
标签:

留取残荷

绝句

评论

分类: 客眼观荷
一颗永恒求索的灵动诗心——留取残荷五、七言绝句赏析   作者 梁鸿

我常问自己,何为诗?以何为诗?如何为诗?《文心雕龙》说:“诗言志,歌永言。”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雕文载实,其在兹乎!可见,诗是发乎内心的情感或意志的表达。何以为诗?世间万物皆可入诗。如何为诗?我认为关键是灵心是情怀。诗人该有一颗不同与常人的灵动之心,对于相同事物的感知较常人更为深切而细腻。小到花开花落,风声雨声,大到生命轮回,朝代更迭,都能引发诗人内心的无限悸动,吟而成诗。而好的诗词,往往要求诗人拥有更为独特的视角和更为高远的情怀。我带着这样的领悟,来看一组留取残荷先生的诗。

赠女友
宁辞风雪戍天门,不负轩辕负泪痕。
知子寸心痴似月,几回清梦踏昆仑。
评:这首诗我在两三年前便读过,印象深刻,犹其后两句至今记得。该是一首军旅题材的作品,先生的诗多以写实为主,气象恢宏,这类尤见阳刚之气。首句自况,也是普天下军人的写照。承句感慨,不负使命背后有着几多亲人恋人的泪水。题为赠女友,第三句切入主题。以月喻恋人痴心,化自“我将春心托明月”妙笔也!尾句拍案,几回清梦踏昆仑,高原月影的静谥深沉,烽火边城的壮阔苍茫,跃然纸上,如在目前。此句即是景语也是情语,情景交融。几回照应上句的痴,缠绵往复,萦绕不去。踏字尤妙,即照应月又照应清梦,即见艰辛复见情深,无字可替。全篇起承转合,不离一情字,却不是哀哀怨怨的小我之情,而是贯穿着家国天下的军人气魄,值得品读学习!

荷语
霜重叶轻卷,池寒水不波。
有人苍月下,窈渺对枯荷。
评:先生画景可谓一绝,聊聊数语便成一幅画卷。苍月凝辉,寒水无波,有人负手,遥对枯荷。无限情致藏于纸背。相比于七绝的沉郁,先生的五绝更见轻灵跳脱之美!

车上即目
夕阳寸寸没霾尘,客倦凭窗半梦身。
祝尔生涯还似旧,柳阴清坐卖瓜人。
评:先生诗作中颇多车上或车站候车所作,想来常于羁旅之中。由是想起周邦彦的“不惯羁旅况味,征鞍上,满目凄凉。”大抵羁旅况味都不好受,但先生诗中却不见凄凉之景,倒多闲适逸趣,足见先生豁达。推及本诗,作者把视角放在旅途倦客和柳下卖瓜人的两相对照上,前者风尘朴朴半梦半醒,后者闲适安然自得其乐。很难说两者中哪一种才是更好的生存状态。如果让我选,我可能会倾向于后者,可惜种种限制不可能成行。人们在得到很多的同时,恐怕失去的更多,人生况味大至如此,或许这才是先生成诗的本意。用字上喜欢首句的寸寸二字,此二字一出便令整个画面流动起来。另有莫句的清字,突显出卖瓜人的从容安适。

鸟声来恰好,正值醉梦回。
懵腾却谁眼,乌犬近相窥。
评:今晨又是被窗外的鸟声吵醒,真不知它们起那么早闹些什么。现在看到先生这首诗不禁莞尔。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与动物亲近的经历,动物的情感世界更为单纯而赤诚,眼神交汇之间有着融化人心的力量。先生抓住的恰是这一瞬间,笔触细腻生动,感人而充满情趣。

拈处痴狂放处行,梅花将落袖边萦。
青禽衔与燃灯佛,许我华胥照雪明。
评:这是一组禅诗中的一首,起句拈处痴狂放处行,人们在执着于所得时表现的如痴如狂,却不知一旦放手反而豁然开朗,畅行无阻。承句梅花将落袖边萦,梅花的凋零令人感慨万千,却不知恰在此时才使得她离开高高的枝头,让人得以亲近。转句青禽衔与燃灯佛,特意查了燃灯佛,乃过去佛之一,因生时一片光明如灯而得名,在过去世曾为释伽牟尼佛受记,此句当接承句中将落之梅花而来,花儿零落后的归宿,不是落地成泥,而是被青禽衔来佛前,看似简单的一笔,已经超脱了普通的生死而孕含了佛家的转世轮回之说。落句许我华胥照雪明,雪字上承前句的梅,正由于梅的涅槃重生,才使“我”的梦境一片光明。佛法云“空”,认为一切“色相”皆为“空相”,并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主张转世轮回,认为现世劫数便是来生福祉。先生诗意当从佛法中来,又回佛法中去,阐释的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境界。这里倒想多说几句,很多人认为佛家与道家一样,避世索居,其实不然,道家主张清净无为避世索居,佛家主张博爱,普渡众生,“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朵”以无欲无求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其实是积极入世的态度。

吾在天一涯,子居海一角,
复约不相逢,看梅岁清好。
评:读先生《荆楚集》,其诗便如明珠撒落海岸,粒粒晶莹,难以取舍。而合卷默想,便有此首跳脱而出,复去核对,竟一字不差。由是复念摩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意,不禁黯然。先生此诗反其意而用之,诚然知己难求亦复难逢,无限怅惘失意寄于笔端。聊可慰籍者,幸梅开尚好,于是伊人神韵便婷婷于梅枝高处矣。

荷雨有忆
轻烟已织十分秋,持伞犹为向夕游。
撩乱玉珠敲到冷,留他闲忆在高楼。
评:古人才人,于莲花之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竟植”;有“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有“水佩风裳无数,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蒲”之种种。古人所爱多为盛放之莲,惟李商隐别出机杼,曰“留得残荷听雨声”,残荷犹不忍斫,方见爱荷之深。先生以留取残荷为名,想来对荷花也有着别样的情感吧,而雨声背后,所要听取和品味的更多的还是人生的乐章吧。诗的前两句,一写景一写人,架构起雨中观荷的场景,语言平易,气定神闲。三句大好,撩乱玉珠敲到冷,敲字尤妙,句中并无荷字,却以聊聊七字活化出满塘荷叶由雨急风骤到雨住风停的种种姿态。尾句切题,原来此景并非眼前之景,而是有人高楼负手,所忆之景,如此清晰而真切的呈现于目前,足见所忆之深。人在高楼,而长忆雨中之荷,所喜所厌立判!

旷野
旷野一棵树,野花临鏡妍。
叶既不能护,花终散紫烟。
评:先生诗中多有极为震撼的画面。此首犹为明显。旷野天高,一树蔚然,别无所伴,野花鏡妍。叶终零落,花散如烟。尔来往复,越者千年。生命的传承,无须点缀,便在周而复始间延绵不绝。虽三四句也有无限寥落意,但小格局终被诗中的大气象代替。忽念起“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句,想来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便在花开花落的亘古永恒中得以传承。

留守老人
大树无牛夕自风,孤村寥落坐庭中。
岁来只有猫儿伴,藤椅酣然一酒盅。
评:好不凄凉,读之令人黯然。诗人以大爱之心,细腻笔触,对留守这一群体寄与无限同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背井离乡,踏上去往他乡的谋生之路,“留守”便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我非常清晰的记得普京说的一段话:“不能把医疗,住房,和养老送给人民的政府,不是好政府。”不知中国的执政者看到这样的话是否汗颜?我想国家强盛与富强的标志,不仅仅看多出了几个马云,而是看有多少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普通民众,过上幸福生活!

题偶见
熠熠高楼夕照多,红灯变幻舸争河。
一时四面轮皆刹,白发缓推轮椅过。

过斑马线
通衢如海夜飞轮,远火人家灼眼频。
此线照过仍皓月,并排少个曳裾人。
评:先生的诗非常平易,犹其尾句,多数都能过目不忘。并非我有多么聪明,而是诗句转还至此,读者心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共鸣。以上两首诗选取的场景大致相同,都在斑马线上,所不同的,前一首是红灯闪过,车辆将行。后一首是绿灯闪过,行人将行。就在这一停一行间,诗人抓住两个瞬间,同样也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前一首,诗人化身为摄影师调动数架摄像机为我们构筑了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此时将行而夹然而止的车辆幻化为黑白静止画面,白发老人推着轮椅缓缓走过斑马线构成一幅彩色流动的画面。谁说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人和人之间只有冷漠呢,这一刻我们被诗人的笔触感召,心中正流淌着彼此关爱的温柔情怀。后一首放弃了大场景的描述,车水马龙的街道形同虚设,诗人用了特写把镜头定格在自己身上,街衢如旧,明月高悬,昔日同行的爱人如今却不在身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情感变得脆弱而不确定,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诗中不曾交待,读者也不得而知,但月光辉映下,诗人的身影平添几分落漠失意,而读者心中也不禁涌起天涯咫尺,咫尺天涯的慨叹!

短信怀伊未见回,明眸冷颊卧清辉。
无端更忆梨云梦,十二年间泪几垂。

地铁将通近二环,新张广告好楼盘。
长空万里霾如黑,碾却金乌似纸寒。

窗旧街宽覆碧荫,眼眉淡淡话而今。
紫桐飘落忽无语,旋拨杯中冰激淋。

评:读留取残荷先生《大城集》特别选出三首带有明显现代词汇的诗赏读学习。今人写诗,难度在哪里?恐怕不是格律,因为格律前人己经总结的很精细了,也不在思辨与意象上,因为在这两方面,今人较古人有着更为开阔眼界与思维。窃以为今人为诗最难的是如何把现代意象植入到古典诗词中。这样的课题一直不伐当代诗人和学者来探讨,然而要做到意境浑融,字面无违和感并不容易。回头来看先生的这三首诗,分别加入了“短信”“地铁”“楼盘”“二环”“广告”“冰激淋”现代词汇。先生应该用了一番心思来化解这些词在诗中的违和感。因此读来别致自然而充满情趣!
第一首中的短信,古代汉语中往往用“鱼书”“雁信”“锦书”等词汇,而这些词用在当代显然不太合适,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非但不写信连电话也少打了,取而代之的是短信,微信等新兴社交平台,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把声,光,影,像时时同步到对方终端并且没有距离和区域限制,类似的词汇还有“微信”“云端”“空间”“微博”甚至“朋友圈”等等,先生的这一探索,给这类词汇融入古典诗词找到了契机。
再看第二首,加入了“地铁”“二环”“广告”“楼盘”这样的现代词汇。先生很多诗作中都有对地铁的描绘,诚然作为一种便捷时尚的新兴交通工具,地铁越来越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犹其是地铁商圈及地铁口房地产业越来越受商家和普通销费者青睐。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只停留于此,诗的后两句通过对霾的描写,以及对久违阳光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环境问题的隐隐担忧。“长空万里霾如黑,碾却金乌似纸寒。”读来触目惊心。
第三首精巧别致,题为遇初恋。整个景物的构筑清新淡远。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当那段衬着清雅花香的初恋,随着青春的远去而无法重来时,却在幽静的街脚邂逅彼此。当日的情缘,变成而今不经意的诉说,岁月便静止成一朵花开,一片叶落的声音。一片飘落的紫桐花唤醒了她温馨而羞涩的记忆,于是意图躲避似的下意识去拨手中的冰激淋。冰激淋这个外来词的引入,充满了平凡生活的小情小趣,又不伐清凉甜蜜,恰是初恋味道。先生的诗作极善于抓住这样的生活细节,在温馨与平静中给人以人生感动!

画家的梦
愿画秋相爱,愿画枫叶燃。
画笔忽掉手,春莺隔岸欢。
评:一二句叙述加描景,三句转,妙在第四句,使得整首诗有声有色。用字上,隔岸令意境开阔,欢字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影。

春之落叶
花叱天地春,寒烟弥绿意。
胡为别有心,飘飘自到地。
评:春花秋叶,同为落叶春秋有别,春天的落叶带着生机与归宿感,象电影中的慢镜头,徐徐落下。诗中少凄凉廖落意,转句的胡为别有心,让全诗多了一层生命理趣。

鼓山
云来不避人,人去风长往。
千竹爱月来,萧萧作清响。
评:云来,风去,月影,竹喧,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共鸣,令全诗超然物外,不染凡尘。

不能忘却的纪念
樱花如子唇,明月如子眼。
吾行凉夜中,以梦以诗剪。
评:不能忘却,所以花月如子,周而复始,不能忘却,所以诗梦相随,惟思惟念。不能忘却当然无须纪念,诗与梦都在生命之中。

山中小梦
淑气动岩岚,琪花簪古道。
拍浮暮色前,宇宙峰如草。
评:一二句描景,簪字生动。转结句有新意,峰如草,以小见大,由细微到广阔,意境上空矿高远。

到来
雪花满窗棂,沟壑延情欲。
终唤燕子回,春风漾波绿。
评:全诗萌发着春天蠢蠢欲动的生机。窗棂沟壑在冰雪销融中醒来,燕子与春风也结伴而回,句句切题,洋溢着春天到来的喜悦。

秋思
鸟语正闪烁,沉默之霜天。
梅花自理鬓,万古孤山妍。
评:秋天会引发怎样的思索?诗人从鸟语霜天入手,一灵动一沉郁,寄托无限廖落之意。三句一转,以理鬓梅花的拟人描写,在廖落之外,又见生机与意趣。结句在时空上的拓展,把一瞬凝固成永恒。

夜雨有望
夜笼雨西安,灯暖烟杨柳。
不知玉纤寒,执在何人手。
评:以物寄情,自古有之。同念斯人,往往寄托在同对一轮月,同执一株柳上。此时此刻,月与柳便超越了时空而成为情感的媒介,诗中首二句,夜雨笼罩了城市,当然也笼罩了心情,而结句的执在何人手,更增加了情感的不确定性。

冰轮
见月始心安,终渡长云黑。
万古一冰轮,入怀谁能得?
评:镜花水月,愈美好的愈难得,愈美好的愈难掌控。本诗以月作切入点,视角独特,喻意新奇,发人深思。

独坐
簇簇刺梅花,绮霞天织满。
独坐暮凉天,为候一人暖。
评:刺梅簇簇,绮霞满天,如此绚烂的景致,衬托着心静如水独对暮天的主人公。结句更进一层,只为一人守候,天虽凉,心却暖。转结处引人入胜。

观照
终回明镜前,长发吾欲剪。
为怕小风轻,无力吹得卷。
评:有诗云,长发绾君心。念人而念及秀发,见其发如见其人。诗中通过观照引发了一段对头发的回忆。剪与未剪之间,字字不离其发,也便字字不离其人,浅爱轻怜溢满字里行间。

忆燕
三立空有愿,侍亲迥怀惭。
春风双燕子,和画住江南。
评:“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燕子念旧巢,人又如何呢?诗的首二句以有愿和怀惭引入主题,燕随春回,人呢?空有愿,不得归。于是燕子便成为诗人眼中无比羡慕的精灵。和画住江南,犹如“小屏风上西江路”,这般如诗如画的所在,便是诗人梦中的江南。

往事
野朵无幽怨,苍苔石自青。
朱伞如烟渡,莺声和梦聆。
评:青石板路,有谁一纸油伞,慢步在烟雨中。那便是莺声轻啭的梦里江南。

汤口古镇
旗帘来荡口,蓝云纳湖深。
虚庭春草碧,常置一张琴。
评:临渊而渔,不若临渊而琴。古风澹荡中,一曲筝淙流转而出,深得“独坐幽堡里”之旨趣。

下午
风筝欲流浪,荷池舞碧秋。
人天本两物,和月小勾留。
评:大爱荷花,水佩风裳之致,摇曳生姿之态,只可惜我生如风筝,守候惟一刻,流浪是寻常。如是也不妨和月暂伴,为伊做片刻停留。

南下
秘语不须言,且听星辰颂。
宇宙烁曦光,露珠垂如梦。
评:当我们习惯于城市的喧嚣时,静谧就成了种奢望与享受。诗中构筑了矿宇无声,星辰默颂,曦光闪烁,露珠垂梦的美好意境。


昨夜衣承雪,今朝水满檐。
念来忽一笑,盆兰青不言。
评:读罢掩卷,便有雪霁后的氤氲之气与兰花的淡远清香扑面而来。这个清晨也便沉浸在香远益清幽静之中。

晓起记梦
夜来魂梦乱,故人手一挥。
鸿雁归寥廓,从知秋水违。
评:首二句切题,因何梦魂乱?因为故人挥手作别。转句引入鸿雁这一意象,由情入景,鸿雁亦难寄离别之思,更何况连鸿雁也归于寥廓而无影无踪呢,结句拓开一笔,由鸿雁而秋水,所思无尽,可惜只相违不相遇。


偶尔弄弦琴,无友陶然醉。
梦也抱灵犀,来觅梅花睡。
评:弄琴而醉,至清至雅。清雅以至梦中和梅而睡。如是清灵纯净怕只有雪花秉此神韵了。于是心灵涤荡中,不沾纤尘,不染凡俗。

留取残荷先生的诗实在太多了,涉及的领域也异常广泛,大到宇宙星空,小到晨雾露珠,深刻到佛理人心,通俗到炒菜做饭,在先生的世界中,无所不能成诗。读先生的诗处处可见信手拈来的惬意,却无一字随意。在给先生诗写评的这段时间里,读了先生大量作品,也因此与先生时有交流,我之所谓评,无非是对先生诗意的一点领悟和理解,而这期间更令我感动的是先生对于诗词的热情与执着,对于推动诗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代在变,我们的世界还需不需要诗意的表达?我看过太多人复兴诗词的叫嚣,我也看过太多人放弃诗词的论证,相较于此,我愿意为留取残荷先生击掌而歌拍案叫绝,不仅为他的诗,更为他诗意背后隐藏的诗心与人格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近来两束6.6
后一篇:西铜道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