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经解析《西游记》之:前言【2——1】

(2010-03-28 22:28:16)
标签:

元神点

风水

易经

西游记

孙悟空

影视

文化

休闲

连续剧

八卦

取名

健康

杂谈

分类: 易经解析[西游记]【原创】

易经解析《西游记》之:前言【2——1】

——杭州风水杨

易经解析《西游记》之:前言【2——1】 

 

2010,是一个很好的年份。

从八卦图上我们可以看出,2为兑卦居西方,1为乾卦居西北。从季节方面看,兑卦为中秋八月,乾卦为秋末冬初的九、十月。2010,先21,从21,符合八卦图的旋转,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2为缺、为不足、为不圆满,而1为圆满、充足。事物的发展,就是从不足到充足的。

庚寅年春,在栀子花-花蕾满枝的时节,《易经解析西游记》系列18篇文章终于写完了。

 

 

有一天,吴承恩问我:给你两个字,你能干什么?

我说:如果这两个字是人名,我可以预测此人的一生命运、父母、家庭、婚姻、子女、隐私、婚外情、风水等,至多可以预测三代人的吉凶。

 

吴承恩听后,笑着说:我可以写一本小说——《西游记》。

我说:如果你是用《易经》的原理写的,那我一定可以找出你写作的依据。虽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但我认为:“解铃”其实是容易的,因为在“系铃”的时侯,“解铃”的方法已经随之而产生了。至于要怎么“解铃”,就看你如何“系铃”了。只要找出一个突破口,则很容易就能使整个迷局崩溃。但把铃想方设法的系牢,而使别人解不开,还要点水平……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神怪小说的巅峰之作,随着影视作品的连年播放和不断翻拍,不能说每个人都喜欢,但至少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对这部作品有所了解。而同为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小说,却不是每一个人都了解和喜欢的:《三国演义》是男人之间的战争,整天打打杀杀的,玩弄心计,很多女人不喜欢;《红楼梦》,文学性太高,一般人看不进去;而《水浒传》,在我认识的朋友中,认真看过一遍的人基本没有。唯有《西游记》,堪称百看不厌。

 

用《易经》的原理来解析《西游记》,早在200912月就想写了。那时候,《浙版西游记》亦还没有开播。一日闲暇无事,偶得一卦,无意就发现了《西游记》的秘密,随即理好了一个提纲,准备写一篇《再读“西游记”时的震撼》。

《西游记》的原本小说是十多年前看的,很多故事情节已经忘记了,随后看了新版的影视作品,却不可用,因为很多地方已经修改过了,脱离了本来的面目,就难以推测作者写作的依据。于是,抽空将小说粗看两遍,再细细的看上一遍。看过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西游记》之所以能如此受人喜爱,是因为它是用《易经》的原理写成的。作者紧紧抓住了一个卦象,根据卦象不断转换太极点。用故事和神话的手法不断的演示卦理,简直堪称“易学作家第一人”。

 

《西游记》的主旨,仅仅只是一个卦象。为什么作者只抓住一个卦说事呢?在原著第三回,已经传达了作者的观点:“一客不犯二主【一书只说一卦】、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太多卦不如一个卦】”。所以,在大半部《西游记》中,作者都是从一个卦中去不断的挖掘编造,最后在这一个卦中再也没有信息可用时,才另图良策。

 

 

易源于象也。无象无易,归象为易。《西游记》的作者,是一个很擅长归象、类象的人。要破解整个《西游记》写作的主要依据,对于我们易学工作者来说,只需要得到两个字即可。全书的大部分内容都紧扣卦象,从卦中不断提取信息,写出了故事情节完全不同的佳作,这是我辈学易之人要认真学习的。

 

有人说,《西游记》是根据民间传说编造的,是作者大胆的构思和猜想。但我要说:虽然是虚构,但绝对是有人物原型的。这个人不是玄奘,我们也无法推测此人是谁。根据书中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推算出“唐僧”的出生年份、取经的年份、死亡的年份,以及取经途中,每一年所发生的事。将各流年的吉凶一对照,我们就发现每一年发生的好事或坏事都可用易理来解释,哪怕只是一个小故事。

《四圣试禅心》一节,也许大部分人都是看看笑笑就完了。但我要说的是:此节写作的每一句话都是有依据的。用易经的原理,我们可以全部破解。详见:易经解析《西游记》14:四圣试禅心之谜。

 

 

对于书中不容易看出写作依据的章节,我们就可以采用易学新思维去探索。如“真假悟空”一节,观音菩萨起了一卦看唐僧的前途吉凶,只说唐僧有灾,至于是什么灾,以及起了一个什么卦,书中并没有说明;还有“凤仙郡求雨”一节,以及“寇员外还魂”一节,把原文与本卦、综卦、错卦相对照,是看不出明道的。对于这样的情况,就根据现在看书的时间去起卦,同样探测了作者写作的依据。

 

《西游记》一书中,关于数字的只字片语,都与易经有关,如唐僧为什么是取35部真经?为什么泾河龙王会克扣降雨三寸八点?为什么会有39位神仙暗中保护他?为什么孙悟空会在三星洞修道,为什么又是学习10年?……

 

下接:易经解析《西游记》之:前言【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