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文娟金彩凤海宁收徒

(2019-07-30 18:39:33)

王文娟金彩凤海宁收徒

徒弟向老师敬茶

初冬的潮乡浙江海宁,景色依然宜人。11月14日,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金彩凤相约来到海宁,进行一个别开生面的拜师收徒仪式:她俩分别接收海宁越剧团青年演员宓永仙、张杭英为徒。

    拜师收徒仪式安排在海宁宾馆会议厅举行。下午2时左右,几名手挎相机、肩扛摄像机的新闻记者早早来到这里,海宁越剧团的姑娘们接踵而至,10多名越剧票友也闻讯赶来凑兴。

    3时许,王文娟、金彩凤由两位女徒儿搀扶着上座,然后,宓永仙、张杭英按菊坛的拜师礼节,分别向自己的老师鞠躬、敬茶、献花。当两徒儿用戏剧中的屈膝礼向老师呈献鲜花时,王文娟、金彩凤立即俯身牵住新徒弟的手,搂向自己怀里,现场荡起一阵欢乐的笑声。两位老艺术家一脸喜色,连声说:“这个戏,我们可从来没有彩排过呀。”

    礼毕,小宓、小张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眼角闪着点点泪花。35岁的宓永仙回忆说:“20岁时我到上海演出,王老师也来看戏。第二天,我去她家拜谢,她把着手一招一式地教我,纠正我的咬字发音。”记得有一次,小宓参加越剧表演电视大赛,演的是《红楼梦·焚稿》。不巧上海遭水灾满街积水,车也停了,王老师从没膝的水中走来看她的戏,小宓说:“我很感动,其实,我们的感情早已超越了师徒关系。”话毕,她恭敬地向老师鞠了一躬。王文娟慈爱地向她点头,微笑。

    身穿红色毛衣的金彩凤也是满脸含笑,嗓音依旧那么有磁性:“我对海宁越剧团有感情,这么好的青年演员做了我的学生,我当然非常高兴”。张杭英是她的第二个海宁学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海宁越剧团的新秀郭学新拜她为师,嗓子好,形象佳,在上海亮相后声名传扬。金彩凤希望新徒弟也德艺双馨,为越剧艺术添光增色。两位老师当场表示,愿将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新徒弟,使之在海宁开花结果。

    此刻,作为缔结师徒情缘的见证人———海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炜芬,已无法掩饰她内心的喜悦:“这是我生平最快乐的一件事,也是头一回参加这样的仪式。近年来,我看了海宁越剧团的新编节目,觉得好艺术要有好剧本,也要有好演员。今天,青年演员与表演艺术家拜师结缘是个好机会,今后要让他们挑大梁,将海宁的越剧新剧目不断送进大上海……”

    拜师仪式结束了,记者们的镜头还不肯离开这两对“梨园师徒”。原来这一老一少两位“林黛玉”,这一老一少两位“李秀英”说起教戏学戏之事,谈笑情浓。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2月06日第七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