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龙树菩萨和小偷的故事
图文:兰心



今日大晴天,早早被阳光弄醒,到阳台看花,顺手摄取石斛兰的灿烂花容。
兰心斋《培养健康好习惯需持之以恒》一文中提到,平君持之以恒地用“觉察”的方法,戒除了三十多年的烟瘾。有几位朋友对“觉察”感兴趣,在此简介印度灵性大师奥修的“觉察”。
奥修的著作很多,但觉察(觉知或观照)是他最最强调的修行方法。师父们总是强调:“善护念”。如何“护”好每一“念”?头脑之“念”瞬息万变,从前总是感到念头快得来不及“护”。而学习奥修教的“觉察”方法后感到:只要保持觉察,“善护念”不困难,觉察很美妙很有力量。
印象最深的是,奥修在《觉察》一书中讲的两个故事:
佛陀和国王的脚趾头
有一天,国王去听佛陀说法,国王听讲时,脚丫大拇指不停地动,佛陀于是停下来看着国王的脚趾头,国王的脚趾头立即停止不动,然后佛陀接下去演讲,国王又开始动他的脚趾头。佛陀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国王说:“只有在您停止演讲,看着我的脚趾头时,我才会意识到我的动作,不然,我一点意识都没有”。
听了这个故事,想想我等凡夫也常犯这样的错误,眼睛在看却什么也没看见,耳朵在听却什么也没听见,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似梦游似昏睡,如行尸走肉。
奥修说:“愚者沉沉地睡着”,“你在沉睡中行走,所以才老是摔跤;你不断地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事,或是已经决定不再做的事,即便明知是错的事你仍然继续做,而对的事你反而不做。”
因此,奥修总是强调保持觉察,甚至认为:“觉察是生与死的分野”!他说:“光是呼吸并不算活着,光是心脏会跳动也不算活着”;“诸佛对于活着有不同的定义,关键在于‘觉察力’。”
龙树师父助小偷戒偷
从前,有个小偷极欣赏伟大的佛教师父龙树,他想当龙树师父的门徒,但条件是他不能不当小偷。龙树师父同意收小偷为徒,并说:“你现在可以去做任何你喜欢做的事,唯一必须遵守的一个条件是:‘保持警觉!’你闯入别人的房子偷东西,做你喜欢做的事,你做什么不是我关心的重点”,“但是当你做的时候,请带着全部的意识去做。”
小偷并不知道他正掉进龙树师父的陷阱里。三个星期过去了,他对龙树师父说:“这件事很弔诡,当我有意识的时候,我无法偷人家的东西。假如我偷的话,我的意识就不见了。”“我闯进皇宫,敲开了金库,大可轻易变成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但你的话一直跟随着我,我必须保持觉知。当我有意识的时候,就在那当下,我发现自己的动机和欲望没有了;当我有意识的时候,钻石看起来只像平凡无奇的石头。”“当我可以有觉知时,我就像是个佛,甚至我没办法去碰那些财物,因为整件事看上去是愚蠢可笑的,不过是石头,我在做什么?为了石头失去自己?”
奥修说:“当你警觉的时候,很多东西自然抖落,你无须去丢掉它们。”“觉知就是:不论当下发生什么,你是完全有意识的,你是‘在’那里的。当愤怒正发生,假如你是‘在’的话,那么愤怒就不会形成,因为你毫无意识才会愤怒。如果你是‘在’的,你的本质在瞬间会蜕变,因为当你‘在’的时候,你的意识会使得许多事情都变成不可能,所以被称为罪恶的事情,对有觉察力的你来说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一种罪:无意识。”“‘罪’的原始意义是错过”,“错过的意思是:你人在那里,心却不再那里——那是唯一的罪。那唯一的善呢?当你做某件事时,你完全意识到自己所做的”。
平君用觉察法戒烟,他说抽烟时觉察自己,觉得很蠢很无聊,于是就把烟丢掉了,我猜想:平君戒烟成功,或许像小偷戒偷那样,有觉知时,变成了佛。
奥修反反复复地说:“愚者沉沉地睡着,犹如生命已逝一般;师父却是清醒的,他的生命是不朽的。他观照,他明明白白。”
保持觉察四步骤
奥修教导的保持觉察的方法简而言之是:不断地观照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念头、每一个感觉…… 觉察分四步:
第一步,观照自己的身体,若能够警觉自己的每一个姿势和动作,奇迹就开始发生,许多以前在做的事会自行消失,身体变得较放松、协调。
第二步,觉察自己的思绪,将会看到内在那个疯狂的头脑。
第三步,觉察自己的感觉、情绪、心情,一旦能观照这三者,身体、思绪、感觉会结合成为一体,它们互相间的运作可谓完美无缺,它们已变成一个交响乐团——接着第四步会发生。
第四步,觉知到自己的意识,这是一个人悟道的最终觉知,你成佛、你已经觉醒了,唯有在那样的觉醒中,你才知道狂喜的滋味。身体知道快感,头脑知道快乐,心知道喜悦,而第四步知道狂喜。狂喜是目的地,觉察是朝向狂喜的道路。
兰心,2008.7.24
相关链接:
温柔而坚定地把自己带回当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