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所想到的
(2025-04-24 10:30:34)
标签:
文化 |
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对这个“4.23”,网络上没有什么氛围,比起“2.14”、“5.20”、“7.7”、“11.11”不知差多少倍。从这个氛围也可以看出国人读书的氛围不浓。
设立读书日其意义是劝说世人,特别是劝国人读书,现在一些国人为什么不愿读书呢?我分析大体是这样一些原因:一是手机的冲击。手机代替了电话机、照相机、打字机、收款机、电视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人也用手机代替了书本。睁眼一望,满街、满堂、满屋都是捧机族、勾头族,都是人不离机、机不离人、日打万机。虽然,手机上也可以读书,但不少人不是在手机上读书、不是在手机上学知识,而是在手机上看短视频、看低级趣味的网红直播,或者打游戏。看到这个情况,不少有识之士哎叹,“这是对民族的危害”。二是受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现在大学生就业的矛盾比较突出,有人就说一些顺口溜,什么“读书的尽头是外卖、创业的尽头是负债、老板的尽头是老赖……”我国现在博士生、研究生、大学生越来越多,这是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兴旺、时代的发展。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当然在就业过程中是会遇到一些困难,不排除少数大学生送外卖。这也要辩证地看,送外卖也是一项崇高的职业。我们那个年代读大学,全国只招15万人,湖南省只有8000人,照理说我们应该是国之骄子、稀有人才。但在毕业分配时,我们基本上都分配到了穷乡僻壤、深山老林之中。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我们这一批大学生基本上都成了各条战线的骨干,好些人还是省级领导。这是对“读书无用论”最有力的批判。三是教育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人说,有的学校教育是“忙死的小学生、累死的中学生、玩死的大学生”。受高考指挥棒的指挥、受名校招生的绑架,现在的中小学生疲于应付补习、疲于应付考试,根本没有时间读课外书、读自己喜欢读的书。社会上,玩手机、打麻将、掼蛋、跳广场舞风气也太浓,对读书无疑也是一种冲击。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更是国人的传统美德,毛泽东主席说他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智,智者因书而乐。纪念“世界读书日”基本的态度应该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