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情人节为什么冷清
(2025-02-14 09:09:13)
标签:
文化 |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今天这个时候街上已经潮动起来了,玫瑰花抢购一空、解放西路人潮蜂拥、电影院瓜子壳堆满楼、微信短信在网络爆棚……现在和当年相比已经冷清多了。现在情人节为什么冷清,我观察分析大体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情人节太多。我原来知道的情人节就有3个。阳历2月14日,西方情人节;阳历5月20日,谐音我爱您,被称之为网络情人节;农历7月7日,中国的“七夕情人节”。其实远不止这3个,我一个朋友告诉我,还有:1月14日,日记情人节;3月14日,白色情人节;4月14日,黑色情人节;6月14日,亲亲情人节;7月14日,银色情人节;8月14日,绿色情人节;9月14日,相片情人节;10月14日,葡萄酒情人节;11月4日,电影情人节;12月14日,拥抱情人节。还有元宵节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比较七夕节,更有人间烟火味。宋代欧阳修写过一首《生查子·元夕》的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是刻画出情人的悲欢离合。古代的情人节少,最多就是元夕情人节、七夕情人节。现在情人节太多,太多了,就不珍贵了。
二是情人群减少。不知什么原因,现在90后、00后的年轻人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子。也许受“生得起、养不起,养得起、读不起,读得起、结不起,结得起、住不起……”这种社会舆论的影响。过去,大街上的“挽手一族”很少见到了,公园里“蚕吃桑叶”的声音很少听到了。情人群减少了,当然情人节的气氛就不浓了。
三是情人节没有什么内容。过了这么多年的情人节,人们感到情人节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就像赵本山的小品说的一样,情人节和清明节一样。两个节都是送一束花、撒一叠钱、说一堆话、放一炮走人。不同的是清明节是人和鬼之间说人话,情人节是人和人之间说鬼话。现在网络发达了、人工智能发达了,不少年轻人都和机器人说话去了,那就没有必要花那么大的成本和人说鬼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