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水润无声-王孝忠
水润无声-王孝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216
  • 关注人气: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读刘禹锡的《望洞庭》

(2024-12-23 09:12:07)
标签:

文化

洞庭湖接纳四水、吞吐长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湖。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浩如湖水的千古流传诗句。印入我脑海的有伟人的诗句“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我比较熟悉的诗句有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的“洞庭两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且就洞庭赊明月,将船买酒白云边”;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除了这些唐诗外,还有元代唐珙的诗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近日,我到常德重游柳叶湖司马楼,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再次引发了我的深思。刘禹锡的《望洞庭》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当年刘禹锡被贬常德任司马,相当于现在的二级巡视员,在常德期间他多次往返洞庭湖。此诗应该是他在转任连州刺史时离开洞庭湖时所作的。原诗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中一青螺”。这是一首描写洞庭湖秋夜湖光山色的诗作。在秋月的光照下,湖面风平浪静,像一面闪闪发光的铜镜。在月光湖水和谐辉映的背景下,遥望屹立于湖中的君山岛,犹如一颗青色的海螺亭亭玉立在清光四射的银盘之上。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更是刘禹锡个人情感与抱负的抒发。品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着的乐观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品读刘禹锡的《望洞庭》使我体会到所有的水利工作者、所有参加洞庭湖的建设者和管理者都应该具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博大胸怀和精神境界。我曾经说过,洞庭湖是一块瑰宝、一座迷宫、一道命题。洞庭湖养育了湖南人民,但也给湖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经历过的洞庭湖大水就有1982年大水、1988年大水、1991年大水、1994年大水、1996年大水。1998年抗洪,我们更是打了一场震古烁今的持久战、一场挑战极限的攻坚战、一场旷日持久的防御战。这以后,又有1999年大水、2017年大水。今年的大水,又溃决了华容团洲垸。现在洞庭湖又面临严重的干旱缺水问题。治湖兴湘,让洞庭湖为湖南的子子孙孙造福,历史的责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应该有砥砺奋发、勇毅前行的决心和勇气。我曾写过一首《兴游君山区》的诗:“岳阳楼上望君山,气象无穷景万千。新型工业创伟绩,现代农耕展奇观。湖海通达柳毅喜,人水和谐湘妃欢。洞庭明珠耀人眼,羡煞苏门黄庭坚。”我想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洞庭湖将更加美丽,给人类的贡献将更加伟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