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欧杂记
(2024-12-03 15:30:59)
标签:
文化 |
2004年5月中下旬,我与国家计委梁新先生、水利部王爱国先生、澧水公司李建民先生、省防办沈新平先生、澧水公司陶苏平先生一道在南欧意大利、梵蒂冈、奥地利、希腊、西班牙5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学习考察。沿途所见所闻,我在思索中作了一些杂记,现整理出来,也许有点意义。
罗马的电视天线
我知道罗马这个名字是在读中学时学世界历史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落。对罗马略知一、二是看过电视《罗马假日》之后。
5月15日,我们考察的第一站就是罗马。百闻不如一见,一到实地,才真正感受到罗马的确是一座“永恒之城”。
罗马是美丽的地中海半岛国家意大利的首都,位于意大利中部,是古罗马帝国的发源地,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意大利最大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中叶,距今已近2800年的历史。我们所看见的斗兽场、威尼斯广场、西班牙广场、天使堡、天使桥、万圣礼堂、开国纪念碑、真言之口、少女喷泉、古罗马广场,不仅展示了罗马昔日的辉煌,也标志着罗马今天的文明。
这座城市,古木参天,绿树成荫,青草遍地,自然环境非常优美。这座城市,残垣断壁,吸引世界各地游人,人气非常旺盛。这座城市,大街小巷停满了各种车辆,都市气氛也非常浓郁。
但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所有的房屋顶都装满了私家电视天线。不管是富人的住宅区,还是穷人的居民楼,所有房顶,一眼望去,远看是鱼骨刺,近看是蜘蛛网。我问导游、我问司机、我问酒店的中国员工,他们都难以解释。
也许是罗马人的傲气。罗马一直流行这样两句话:一句是条条大道通罗马,一句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由于傲气,互不买账,难以建成统一的网络。
也许是罗马人的流气。南欧人都有一个自由散漫的习惯,九点上班十点到,一杯咖啡泡了又泡。自以为是,个性发展,懒得建统一的网络。
也许是意大利政府穷,拿不出钱办这些公益事业……
梵蒂冈的封圣仪式
中国人到国外考察,自嘲是“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进房就拉尿,看的都是庙。”
这次我们到南欧的确看了不少庙,但看得有意义,最难忘的是5月16日,我们赶上了梵蒂冈教皇保罗二世给路易吉·奥里奥纳等6人封圣。
这是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碰上的盛大庆典。一大清早,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徒,还有不少旅游者就汇集在圣彼得教堂广场,看上去至少有3~4万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举着画像、挥着彩旗、拉着横幅,理智、虔诚地唱着圣歌、念着圣经,静候教皇的出场,很象当年红卫兵在天安门广场等待接见。整个仪式进行了2个半小时,秩序井然。
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总面积0.44平方公里,有国籍的公民300多人,有护照在这里工作的人1000左右。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它有自己的军队、警察、外交机构,有自己的货币、邮政、电信、铁路、电台、电视台、报刊。现在,梵蒂冈不仅是罗马天主教会的行政中枢,而且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它拥有7亿多教徒,影响全世界。
小小的梵蒂冈,影响如此之大,使我相信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讲信任,要讲信心,但更要讲信仰!
佛罗伦萨的古迹保护
5月17日,我们到了意大利的另一座城市佛罗伦萨。这座城市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它位于意大利中部,原来只是美丽的阿尔诺河岸边的一个安静的农业小镇。13世纪,但丁著作《神曲》的诞生使这个平静的地方开始了根本性的变化。艺术和文化的种子在这里种下,并静悄悄地开始发芽。之后,伟大的画家乔托所掀起的绘画革命,卜伽丘《十日谈》的创作及大量的公共建筑和平民建筑的建成,拉开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序幕。达·芬奇的绘画,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拉斐尔的建筑都大量的留在佛罗伦萨,这里曾经是无数文学家、画家、建筑大师、雕刻家留恋的天堂。这里与其说是一座现代都市,不如说是一座艺术博物馆。
这次,我们走的每一条街道都是500多年前的石板路,看的每一栋建筑都是500多年前的石瓦屋。可以说,在佛罗伦萨每一栋房屋都是文物,每一条街道都是景点。花母圣院、大教堂、受洗堂、维其奥古桥、米开朗琪罗广场、市场广场、大卫雕像,都保护得非常完好,参观的人群叹为观止,留连忘返。
这里引发一个城市建设的理念。城市建设有人主张擀面片,有人主张包饺子。所谓擀面片,就是发展新城区;所谓包饺子就是改造旧城区。看来意大利人是主张擀面片的。我们往往是破旧立新,先破后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一直延伸到现在,张书记一条路,李书记一条河……很值得反思啊!
威尼斯的滚滚财源
看过《威尼斯商人》这本书的人,看过《水城威尼斯》这部电视的人,都知道意大利有个威尼斯。5月18日,我们目睹了这个亚德里亚的女皇——威尼斯。
威尼斯是地中海内亚德里亚海中的一个岛屿,只有7平方公里,居住着10万居民。但就是这个弹丸之地,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旅游淡季的地方,平均每年接待世界各地的游客1500多万人,创造财富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50亿元。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财富涌流?有人说是威尼斯的古文化,有人说是威尼斯的神传说。也许这都有些道理,但我觉得,真正的财富之源是威尼斯的水。
先人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不仅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态之魂,而且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审美对象和旅游休闲场所。
威尼斯岛有河流118条,在这些河上修了444座桥梁。河流就是威尼斯的街道。岛上没有车,没有马,只有船。水载舟,舟载人,人载富,就是这个道理。
威尼斯岛上有一座叹息桥,桥的一端是总督府,桥的另一端是监狱。这座桥之所以叫叹息桥,是说天堂与地狱只有一步之遥、一桥之隔。犯人在总督府判决后送到监狱,在桥上总要叹息一番,一念之差成了生死之别。现在,这桥人群汇集,拍照留影,是因为人们给它以新的理念,是连心桥,永固桥。
走在这里,我认为我们还是有值得叹息的地方。我们有不少地方水多成灾,为什么不能变水为财啊!水多、水少、水脏、水穷,为什么变不成为水富呢?!
奥地利的和谐诗篇
5月19日,我们从威尼斯去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车行200公里,没有经过任何检查和登记,便进入奥地利的国土。
奥地利,8万平方公里,800万人口,是欧洲最典型的内陆山地国家,也是欧洲最美丽的国家。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和多瑙河流域构成了它的重要脉络框架。阿尔卑斯山的终年积雪是奥地利屋脊,蓝色的多瑙河是奥地利血脉。高速公路从意奥交界处到维也纳,长达400公里,一直在茫茫森林中穿过。这里的大森林,千树百种,千姿百态。这里一片片草场,一片片麦地,顺山势,就坡形,镶嵌在林木之中,宛如一个个高尔夫球场。飘过朵朵白云,呈现层层碧空;穿过座座青山,吮吸阵阵花香;喜听百鸟鸣叫,远眺高岭冰雪……这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这是一首悠扬的田园诗。
进入维也纳市区,下榻酒店之后,我们信步在街心公园。公园里看书的、谈爱的、健身的、带孩的、溜狗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尤其使我不能忘怀的是市区的大古树。这里的法国梧桐、意大利杨树、大叶桑、白果树……是我见的同类树种中最大的。看到这些大树,不由得使我想起了1920年冯玉祥将军屯兵徐州时写的一首打油诗: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维也纳保护这么多大树,我想,恐怕也有个冯玉祥,也许奥地利人都是冯玉祥……。我们也应该多几个冯玉祥!
维也纳的义务向导
5月20日,我们在维也纳市区参观一天。下午,去维也纳森林公园,导游兼司机李世鹏对这一带的线路不熟悉,正在停车问路之时,来了一位开沃尔沃车的先生,他热情地带我们上山。
在车上,我问小李,是不是给他点小费,小李说,他不会要。分别时,我们送给他一包芙蓉王的烟,这位先生也一再谢绝。这时,我们不约而同地说:雷锋叔叔出国了!
在维也纳,这样的事情我们碰到了好几起。一次是陶苏平喝多了酒,不小心丢了36元钱在床下,清洁工发现后交到前台,前台服务员交还给陶苏平。一次是我的小手帕洗后忘记带走,清洁工发现后交给导游。
事情虽小,我们都很感动。我沉思,维也纳人这样友善,也许是受音乐的薰陶。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卡拉扬、施特劳斯不仅赋予了维也纳辉煌的光华,也潜移了维也纳人的品格。
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的先人早就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什么有些地方正如垃圾信息所说,“雷锋叔叔给小姐送手纸去了”呢?礼仪之邦、文明古国,有许多地方也值得向别人学习哦!
雅典的奥运精神
5月21日,我们抵达希腊首都雅典。雅典,500平方公里,是希腊的二十分之一,人口却达到500万,占到希腊总人口的二分之一。
希腊与中国、印度、埃及同属四大文明古国。欧几里德是欧氏几何的创始人,阿基米德是古代物理的奠基者,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是与我国孔孟同时代的思想家。还有《伊索寓言》、阿波罗、维纳斯这些名字都与希腊紧密相联。古希腊文明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有着光辉的一页。
更令人振奋的是雅典的奥运精神。公元前776年,在这里举行了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公元1896年,在这里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今年8月,这里将再次举办世界奥运会。在雅典,我们参观的宙斯神庙、赫拉神庙、体育场、古城堡都是和奥运联在一起的。现在整个雅典市都充满了奥运气氛,都展示着奥运精神。
所谓奥运精神,我理解就是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克敌致胜的精神。几大文明古国,有着历史的辉煌,也有时代的局限,现在迫切需要这样一种精神,振兴民族,复兴辉煌。
在第一届奥运会中,最振撼人心的比赛项目是马拉松长跑比赛。当时参赛的是来自4个国家的17名运动员,希腊选手是乡邮员斯皮里顿·路易斯。观看比赛时,观众达到10万人,当时整个雅典只有13万人。经过激烈的竞争,路易斯夺得了冠军,成为希腊的民族英雄,1940年他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树立了刻有五环标志的墓碑。奥运精神,最集中的体现是马拉松精神。大到一个国家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小到一个人的人生历程中,都需要这种精神。
希腊的一日三岛
在希腊参观考察,一天安排游三岛是必修课。
所谓“一日三岛”,就是在一天之内乘船游览爱琴海上的埃依纳岛、波洛斯岛、伊德拉岛。埃依纳岛,80平方公里,人口1万;波洛斯岛,33平方公里,人口5000;伊德拉岛,55平方公里,人口3000。游这三岛,希腊主要的自然资源阳光、海水、石头,可以尽情享受。
我们5月22日“一日三岛”,乘坐的是大型豪华游轮“赫尔密斯”号,又称“信使之神”。这天,船上有800多游客。游船分一层、二层、三层和顶层。欧洲人,不怕阳光,越晒越漂亮;不怕海风,越吹越健康。所以,他们大都在顶层活动。亚洲人,主要是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跟我一样,一晒就黑,所以大都在二、三层活动。我们几位的活动主要是“炒地皮”。沈新平自从“炒地皮”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后,手气很差,输多赢少。国内有人问,希腊有没有洗脚的?答:没有。有没有洗头的?答:没有。有没有打麻将的?答:也没有。只有晒太阳的,只有游泳的,只有我们几个“炒地皮”的。不过,当船上的乐器师弹奏电子琴乐器时,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不分肤色都跳起欢乐的舞蹈,一派和谐的圆舞曲。
船上,一个希腊服务员,自己起了一个日本名字——左藤英次,会“您好”、“欢迎”、“谢谢”等简单的中国词。对我们很友好,因为我们也有一个“日本人”——“炎久查宾郎”。他时常逗逗我们,可以帮助我们消除旅途的疲劳。
这种和谐的气氛在岛上更为融洽。三个岛上,成群结队的野狗、野猫,居民和游客都是抢着给他们食物,人与自然相和谐,在爱琴三岛上随处可见。
我们的导游老张
这次南欧之行,陪同我们的一共有7位导游,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希腊张步仁先生。
5月23日,在车上闲谈中,我们了解到张先生祖籍山东,祖国解放前夕随父母去台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来希腊读书,找了一个希腊老婆。他自己说了读大学期间的许多浪漫故事,其中还有不少抖中国男人雄风的事儿。
张导勤奋。他是希腊中华旅行社的社长、希腊华人协会会长,又是希腊大学的中文教师。陪我们时既是导游,又是司机,又是接待,又是联络。
张导节俭。每一次没有吃完的饭菜,他都要打包提走,要么给家人用,要么给中国勤工俭学的学生吃。他不吸烟,不喝酒,穿着也很朴素。
张导热情。他不仅对我们热情,沿途不少熟人他都主动打招呼。他有许多中文学生,有的在机场、有的在码头、有的在交警,办事也很方便。
张导健谈。我们在一起,总是谈个不够,介绍风土人情,介绍历史地理,介绍希腊姑娘……。热爱祖国,痛骂陈水扁也溢于言表。他希望中国2008年的奥运会比希腊办得好,他希望中国更强大。
是啊!地球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华人;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企盼!
西班牙的旅游产业
西班牙是欧洲比较大的国家,50万平方公里,4000万人口,它地处欧洲大陆西南的伊比利亚半岛,北部与法国接壤,南部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对望,西部与浩瀚的大西洋相连,东边是地中海。它所处的地理环境,使之成为欧洲、美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也是世界各国游人的天堂。
5月24日、25日,我们考察巴塞罗纳和马德里之后,了解到旅游产业是西班牙最大的产业,旅游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个国家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5000多万人,欧美许多人到这里度假,一住就是几个月。
西班牙的旅游资源主要是阳光、海滩和文物。这里阳光明媚,每年来晒太阳的人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巴塞罗纳的海滩建设得很好,管理得很好,整个10公里的海滩上,每天都晒满了近乎裸体的男女老少,尤以少女最多。马德里城区有一片近5000亩的林地,当地人称之为黑松林,也是很好的旅游场所,寻欢乐的、看稀奇的,每天也不知有多少人。巴塞罗纳的哥伦布广场、山顶城堡、奥运村,马德里的王宫、西班牙广场、塞万提斯广场、欧洲门、斗牛场都是很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圣地。
西班牙人一切为了旅游,一切服务旅游,一切服从旅游的观念很强。酒店、花店、交通、公园、办公楼都很方便游人。就是在大街上乞讨的人,也装扮成各种各样的脸谱,成了又一道旅游风景线。正因为这样,尽管发生了今年“3·11”这样大的恐怖事件,也没有影响西班牙的旅游产业。
有一则信息说,选对一个朋友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一个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一个产业可以造就一生。看来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