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出伏
(2024-08-26 10:31:49)
标签:
文化 |
8月24日出伏,也就是说长达40天的三伏天过去了。8月22日处暑,也就是说高温酷暑天过去了。处暑过后又出伏,应该是初秋时节了。说到初秋,我想到了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初秋》诗: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这首诗表达的是这样一种景况:初秋在不知不觉中来了,白天开始变短,夜晚渐渐变长,清风徐徐吹来,给人一种清凉之感。夏日的酷热开始消退,茅屋寒舍显得格外宁静,在这样的夜晚信步前行,只见台阶下的草丛中有凝结的露珠闪烁发光。
时下的长沙,与孟浩然笔下的处暑出伏之后的情景完全不同。这段时间,受副热带高压北抬西扩的影响,整个长江流域都在高温炎热的笼罩下,23日21时重庆北碚气温高达摄氏43.6度,长沙的气温一直在摄氏37度以上。于是在处暑之日我写一首《处暑吟》:处暑吹起火南风,三十八度盖时空。望眼都是遮阳伞,迎面到处吊丝丛。抗洪救灾不能忘,防热降温切勿松。极端天天气呈常态,辩证思维鸣警钟。
当下人们的感觉与孟浩然笔下的景况完全不同,也许是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季节时令发生了变化,但一年有四季没有变,春暖夏热秋凉冬寒没有变,24个节气没有变,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没有变,究其原因我认为最基本的是极端天气气候的影响。
说到热,最典型的是2022年的8月份,中央气象台连续在8月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重庆的地表温度高达摄氏81度、江苏的地表温度高达摄氏72度。湖南也是这样,省气象台连续多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气温一直稳定在摄氏40度左右。这种高气温,是近60年第一次。这种高温,农村受不了,城市受不了,山地受不了,江河受不了,人体更是受不了。长沙1000万人,大家都成了“熟人”。
这是典型的极端天气气候。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洪水是极端天气气候,2008年湖南的大冰灾是极端天气气候,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是极端天气气候。今年7月14日至7月17日河南南阳社旗县3日降雨830.9毫米,这也是极端天气气候。今年7月27日我省郴州资兴市12小时降雨481.5毫米、24小时降雨634.7毫米,均打破了湖南的暴雨极值,这更是极端天气气候。
我写“极端天气成常态,辩证思维鸣警钟”,意思就是说这种极端天气气候频发,对人类来说是重大的挑战,人类必须警钟常鸣,高度重视。应对这种挑战,人类应该继续认识自然,继续适应自然,在认识和适应自然的前提下,做符合规律的改造自然……这就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