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回大龙洞

(2023-02-06 11:25:23)
标签:

文化

重发此文,以纪念符兴武同志.


湘西情结,魂绕梦牵。这次是我到省厅工作后第四次回大龙洞。早晨八点半钟从长沙出发,到吉首中餐后再向大龙洞进发。车行20公里到矮寨,只见湘渝高速公路矮寨大桥正修建,此桥的垂直高度、跨度都是中国第一,也许更是世界第一,我坐在车内毛骨悚然,现代公路奇观替代历史公路奇观在这里再一次重现。拐弯左行20公里就是大龙洞水电站。

进站后,一下车我就沿着40年前在这里背水泥包进半山溶洞修水坝的道路登山。那时的崎岖小路现在是石板台阶旅游路,两旁竹木茂密葱绿,花草竞吐芳香,真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感。登高1060级台阶就到了洞口引水之处,大雨之后大龙洞瀑布虎啸狮吼,长练飞舞,浓雾冲天,真是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我站在观景台上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叹。

故地重游,最爱怀旧。我的思绪被瀑布的轰鸣声一下拉到1969年。那年我们在永顺县小溪公社接受了8个月的贫下中农再教育后,冬日又来到了花垣县境内的大龙洞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为了缓解吉首市的供电紧张局面,湘西自治州领导和专家经过反复勘测论证可行后,决定在溶洞中拦瀑筑坝并修建一座装机5000千瓦的水电站。当年吉首城内只有装机750千瓦的一个小火电厂,修建大龙洞水电站可以说是开州之举、惊人之举。我们湖南师大六五级六班33个同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这里劳动锻炼,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的。

大龙洞一百天,虽说工种很简单,我们就是背50斤的水泥包登高271米到溶洞,一天四趟。那时修电站,没有盘山公路、没有传送皮带、没有起重吊车,更没有混凝土输送机,靠的是肩挑背负、靠的是红薯钢钎、靠的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住宿,我们就住在苗族同胞凉晒玉米的楼阁上,脚踩玉米球不知跌了多少回。洗澡,我们就在峒河水潭中。一次一群姑娘要看大学生的那家伙,逼得我们在冰冷的潭水中不敢上岸,好在一个工人师傅路过,把我们的短裤甩到水里,才解了羞辱之围。伙食,杂粮加大米,最好的伙食是吃狗肉。

大龙洞水电站197051日投产发电,40年来已累计发电11亿度,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水电建设专业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就有10多名。

回忆这段往事,一行人都很感慨。与我同行的当年修电站的机电班长、后来的州水利局局长、州政协常务副主席符兴武还即兴吟了一首诗发给我们共同分享:

弹指挥间四十年,

创业往事记心间;

飞锤凿石谁知苦,

背物送料那觉寒;

洞中浇筑拦洪坝,

河边耸立水电站;

同甘共苦深情在,

相聚今日喜又甜。

我步其韵也和了一首:

人生旅途又一站,

接受教育到花垣;

千级台阶背物料,

十里长洞截水源;

冰寒河中除劳累,

苗家楼阁增梦眠;

今日幸会再相聚,

老友畅怀乐无前!

离别之际,万千语言,化为祝愿。衷心地祝愿大龙洞电站的明天更美好,衷心地祝愿湘西的明天更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