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忠率队重访扶贫村(图)

标签:
时评 |
省水利厅
金秋时节,叠翠流金,花果飘香。带着牵挂,怀揣眷恋,我们陪同省委督办专员王孝忠驱车百里,探访故地,再次走进省水利厅昔日扶贫点—新邵县龙头村和大江边村。两村工作组组长吴若飞、彭鹏飞一同前往。
再访龙头村
湾湾小河门前过,寥寥炊烟瓦上飞。过去的龙头村是一个人多地少、贫富不均的偏远小山村。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420户,1408人,人平耕地0.5亩。2003年初省水利厅刚进村扶贫时,全村年人均纯收入1546元,其中125户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500元。村小学破旧不堪,村道路泥土飞扬,村水渠坍塌淤塞,村习气陈旧落后……
正想着想着,一幅熟悉的对联跃入眼帘,“水利厅建整扶贫为人民造福一方,龙头村励精图治奔小康乐业千秋”,那是2003年时任厅长的王孝忠为村牌题写的对联,是对水利厅扶贫工作的要求,也是对龙头村脱贫致富的期望。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座座厂房四方耸,一栋栋楼房八面立;村部红旗飘飘、学校书声琅琅。满眼新景象,到处欢歌语……
2003~2004年,水利厅共投入300余万元,共修建1300平方米教学楼、366平方米村部综合楼、3000米村级公路、6500米灌溉水渠、300立方米蓄水池和上千米自来水管道,绿化荒山160亩,栽培果林500亩,引资建塑料加工厂6家,完成了通水、通电、通路、通讯等。
建整扶贫留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确立了一条脱贫致富的科学路子。在此基础上,龙头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这两年又引资投资2300余万元,兴办了一个养猪厂,年出栏2000头,就业10人;一个烟花厂,年产值3000万元,解决就业500人;一个铜厂,就业20人;一个铝厂,就业20人;一个环保机砖厂,就业50余人;塑料加工厂增加到15家。这些工厂全部投产后,产值可过亿元,税收可达1000万元。今年龙头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上万元。全村拥有小汽车20多辆,摩托车80辆,手机600多部,这两年新建楼房200多栋。
这一串串数字、这一幕幕场面,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龙头村的经济发展了、村民宽裕了、村容整洁了、乡风文明了。此情此景,我们欣喜,我们自豪,我们愉快地迈向了下一站。
又到大江边
“养女莫嫁大江边,一条大河冲半边,辛辛苦苦累一年,身上没的米饭钱”,这是大江边村历史的写照。大江边全村分9个组,共236户,836人。2004年人均纯收入才560元,是个极其贫困的小山村。2005年省水利厅进驻该村扶贫不久,大江边村又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全村损毁房屋34栋、毁坏良田320亩、冲毁河堤1200米等等。满目沧痍,惨不忍睹。
通过水利厅两年扶贫,大江边村34户被水冲毁房屋重建家园,20户全倒户年内全部搬入新居;完成了100户沼气生态能源建设;建成建筑总面积达1400多平方米“三村合一”小学;建成建筑面积680平方米的村部大楼;水泥硬化全长800多米的“三纵一横”村内主干道;新建受灾被毁的青龙桥、冠冲桥2座;修建设计库容为5000立方米的骨干山塘;修复1000多米的防洪大堤;修复1800米的排灌水渠;完成全村电网的低改;恢复260亩严重沙化农田;连片种植板栗50亩、5000株,香菇、药材200余亩;美化村内环境,入村公路种植1,200株小叶雨针、80株樟树,沿河堤种植了垂柳,村部楼种植了铁树、桂花树等;村里筹建起了锣鼓队、乐队和广播站,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全面开展;建设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培养、发展了6名党员和8名入党积极分子,吸收2名致富能手加入到村级领导班子。两年内,“十五件实事”办成了,灾区又有哪些变化呢?于是,我们又来到了大江边村。
喜看稻菽千重浪,昔日沙丘变良田。刚刚踏入大江边,我们就被沉甸甸的金色谷穗由风激起千重浪的场景而撩动诗人般的情怀。2005年5月31日深夜山洪肆虐,百亩良田顿时突变沙丘,坑坑洼洼、巨石横亘。如今水毁田土全部恢复种上了水稻,村粮食不但能自给,并有盈余而出售创收。
我们在村里还了解到,现在全村通过荒山承包形式,又发展了经济林150多亩;种植湘玉竹药材100多亩,食用菌50亩;养殖生猪800多头;外出务工近200人员,多形式、多渠道发展乡村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2006年达2036元。一栋栋新楼房列队于村道旁,伫立在龙山脚下,给这古老的山屯换了新装,添了新模样。这个极端贫困的村现在也有1台小轿车、8台农用机、200多部手机。
漫步宽敞的水泥村道上;畅饮清澈的自来甘泉;点亮沼气燃放的电灯;聆听学校悦耳的读书声;观赏村部多功能视讯……我们无不感叹这穷乡僻壤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赞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壮举。
2005年10月9日在龙头村村部听取情况介绍
实地了解龙头村扶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