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万古之心胸

标签:
古玩历史收藏文化杂谈 |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近日正赶写我今生最后一本书,即《一石一世界─旧藏古老闲章漫话》。可巧北京某拍卖公司对我珍藏的所有闲章都有兴趣,我便先期选送三方参拍,徐三庚的“开拓万古之心胸”,高野侯的“大慈悲手”,高洛园的“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商定的起拍价皆不菲。想想他人不一定了解闲章们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经济价值,作小文以示。这是第一篇,以后陆续上传其他数十篇。
喜欢“开拓万古之心胸”闲章(图一),不仅为着它的作者是150年前的徐三庚,也不光因为它的青碧如黛,它的沉甸如金,尤自喜欢的,是“开拓万古之心胸”的壮伟气魄。
印文语出宋朝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朱元晦即朱熹,南宋理学家。陈亮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51岁中状元,次年去世。原句是“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意为要有宏远大抱负,要有雄伟大气魄,闯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大事业。徐三庚取后半句为印文,刻一章赠逸芬(图二),既有肯定亦有期盼。抑或又是秦祖永为自勉,自拟印文,请徐三庚奏刀。
逸芬名秦祖永,晚清广东盐官,擅书画诗词,见解脱俗,出笔不凡。他的作品,今日已由国家文物局列入《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不准出境者》。他与徐三庚一道,常受紫砂名家之邀为紫砂器铭刻字画,二人过从甚密。天妒英才,徐三庚大清道光六年(1826年)生于浙江上虞,光绪十六年(1890年)辞世,享年65岁。秦祖永大清道光五年(1825年)生于江苏无锡,卒于光绪十年(1884年),终年59岁。先徐三庚6年乘鹤西去,情谊未了,瑶台作伴。
徐三庚之步入金石门庭,得益于一道人。因为家贫,年少时日,徐三庚常去附近一家道观作些杂役。见道人擅长刀笔,歇息时,便观看其治印刻石。道人见其兴趣浓厚,试着指点一二,竟能心领神会,于是道人悉心传授,从此涉足金石书画,终于登上印坛。他的篆字结体别有面目,虽不沾带媚俗,却自有飘逸风韵。开张处张其疏白,紧密处秀其曲委,衬托了他的“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的印学观点。东灜篆刻家西渡求学,如圆山大迂、秋山碧城等,都投入徐三庚门墙,回国后皆成为篆刻大师。他精工篆、隶,尤好用小篆,早年刀路浑厚古朴,中年后刀笔流转俊逸,印面虚实考究,终成与吴让之、赵之谦比肩的又一篆刻大师,近现代篆刻家仍宗以为表习。
他的书法精妙。咸丰年间,上海《申报》便广告其润格,时年尚年轻,每幅字银元6到8元,价格不菲。当年沿海已经使用外来银元,使用银元是一种时髦。
“开拓万古之心胸”印材为青田老坑艾绿石。艾绿石为名贵印材,徐三庚清贫,自然无力购求。谅是刚出山那些日子,被盐官秦祖永访得。那时日一定青翠漾绿,秦祖永十分钟爱,珍藏起来。与徐三庚相识相知后,光绪元年(1875年)取来请徐三庚奏刀制印,辗转流传又是146度春花秋月,早已青碧如黛,又有黄味缥缈,煞是可爱。
名贵石材,名家篆刻,名人使用,闲章而有这“三名”者,不单因名人手传而手泽留香,更为重要的是因此而见证了两位名家的情谊,因而具有了历史文化属性,历史文物价值陡然翻番。
石材名贵,徐三庚惜石如金,浅浮雕博古图案作为印纽(图三),既素朴,古雅,剔除浪费部分自然也少。夜来风静,老伴在厅中看电视,我则在独羊居里把赏“开拓万古之心胸”。灯下观石,光透石肌,嫩绿鹅黄,虽是隆冬时日,恍惚间,似乎春意悄悄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