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阳拾杂》一书序言(稿)
要紧的话先说,放在前面说。先重点,后言他。
好的书看法总是相同的。不好的书则各有各的看法。有人认为我这本书是世上最糟糕的书。读者要先有这个思想准备。你要先以最坏的想法来看待我本书。我这样说,为的是要你先想一想要不要看看这本书。如果你的时间很紧,我劝你不要看。如果你有闲心的话,也不妨看一看。看完之后,想想是不是最糟糕的书,再作一个真正的结论,当然不一定要告诉我。或许事实上并不象有的人的看法那么坏。但叫你先知道。我会心安些。免得你真的无所获时,后悔又埋怨我。
我这本书的文章,有的是在职时写的,但很多文章却是在退休之后写的。退休后无事可做,时间比较多,因而写的比在职时还多。博客写了五十多卷,有六七百万文字,这本书就是从博客中选出来的,当然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挑选比较困难,有时只好随意,比较马虎。挂一漏万,实在难说。有的是写教学的,也有写人生的,内容比较杂。有的是针对少年人说的,有的是针对青壮年写的,写老人的文章也不少。是我自己不同年龄段经历的感受。所以读者最好根据自己与之相应年龄阶段的文章来选读,少年青年读写壮年老年的文章,未必能理解。鲁迅就说过二十多岁的青年读他的文章未必适合,未必懂,未必能理解。我的文章也有针对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人写的。你不是教师,未必能理解我写的教学论文。同病相怜。没有我同样经历的人,读写我自己经历的文章,看法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有反感情绪。尤其是年轻人,读写老年的文章,是读不出味道来的。不同的读者,对同样的文章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现象。鲁迅说过:《红楼梦》有的读者认为是好书,有的读者却觉得是坏书,是一本淫书。其实是好书,是代表中国古今小说界最高水平的书。所以觉得坏未必坏。判断一本书的好坏,是需要能力的。你最好只读适合你的文章。
书名叫《落阳拾杂》。顾名思义:落阳就是落山的太阳。是夕阳的意思。指人已年老。拾就是收拾,是指年老时候的收拾整理。其实光说年老也不准确,这种收拾是终生的,不止是年老,年老时所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总的收拾,是收拾的收拾,只是一种总结、归档整理罢了。我终生都在寻找、搜索,犹似拾荒者,到处去检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也犹如探险者,跋山涉水,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掘金,在流滚的小溪的沙石中筛取金矿……有少年时候在海滩中的苦寻,也有在青壮年时候象蜜蜂那样勤奋的寻求。年老了,既有朝花夕拾,也有对青壮年豪气创作产物的加工。我预备了一个很大的仓库,把搜拾来的东西都放在这个仓库里。很杂,什么都有。以上都是比喻。实际上是指搜拾自己的陈年成品或材料。成品或材料很多很杂。其中的内容既有本身的经历和实践,也有在书海中摘录下来琐碎片断的东西。但更多是头脑中的融会的记忆。写成文章时,把它分成26类,类又叫篇。每篇类包括了许多文章,其中各篇类文章数有多有少。并不均衡。
只是大体的分类,并不严格,有些分得并不很恰当。内容互相交错,也很难分准,我看重内容而轻形式。具体类别有:教学教育篇、班主任篇、学生篇、学生作文篇、做人篇、人生篇、生命篇、生存篇、生活篇、人际关系篇、管理用人篇、聪明才智篇、养生篇、读书篇、写作篇、诗歌篇、作家故事篇、知识折理篇、外国风情篇、随想录篇、灵感篇、联想创造篇、自述篇、伟大名人篇、杂文篇、好句连篇篇。因为我的经历是粉笔生涯,所以其中有教学教育类文章。并且把这部分的文章放在全书的前面,并且其他各篇类的文章有时也有提到我的教学工作问题。幼年时的天真、幼稚和困惑,青壮年时候的呐喊和旁皇,年老时的忧伤和叹息,甜酸苦辣,悲喜交集,心情各异,你要站着读,不要爬着读,可能才懂其一二,知道我为什么写这些文章,并不至受其负面的影响。
这不是一本专著。前边已有说明。专著在职时我写过一本,是第一桶金,名叫《教学新思维》,二十一万字,印了一千册,一个月内为广宁师生抢售一空,获《人民日报》征文赛二等奖。《落阳拾杂》是一本大部头的习作,全书估计有五十万字,其中包含了第一本书教学教育的部分内容,但大部分不同,是综合性的,是大杂荟,似百科全书。所写的都是我人生的经历,或所见所闻,是我体验过的东西,是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是我爱过的东西,是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之是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常在一起的东西,与我有关的东西,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有时都同我有关。我只写自己最想写和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我只为我自己而写,为我的后人而写。有无人感兴趣,我不知道。自己感兴趣就够了!它才是我心中的太阳,夜明灯和北斗,是我迷路时的指南,是在大漠中的绿洲和甘泉,是支撑我落日人生的拐棍和柱石。我还要走很长的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我壮行,就靠它!
读书不一定为了写作,但写作一定要读书。读书的最高目的就是写作。知识不是生而知之,是要读书才知之。书都是有智慧头脑的人写的。我只有一个头脑,总觉知识不够,所以我终生都在读书。不断读书,勤奋读书,搏览群书,手不释卷,使许多书本的知识都集于我一身,使许多写书人有智慧的头脑都变成了我的头脑。这样我的头脑就不是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的头脑,而是变成了有上千上成万的人的头脑。如果我原来一无所知,但现在由于读书就使我拥有了许多知识,原来只是一个简单的头脑,现在我的头脑就集中了许多人有智慧的头脑并与我的头脑融为一个整体,变成了一个复杂多变灵活更为有用的头脑。这样我的写作就是借鸡生蛋,借船出海捕鱼。我得到的蛋,所捕到的鱼,就是靠了许多书的知识,许多作家有头脑智慧的产物。我的文章,我的书,就包含了许多书的知识,包含了许多有头脑的智慧的产物。但是你不能说我偷了你的东西,盗取了你的智慧,因为它是经过了我的思考,集中整理,加上了创造已变成了我自己的东西,就象蜜蜂采集百花而后酿成的蜜糖那样的结果。就象采来许多物质的元素又创造了新物质一样。并不是简单的搬运,搬字过纸,而是经过制作和加工。并且光是寻找和搜集花去的时光和精力就难以想象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发理了你的宝贝并加运用真不是容易的事。应该不算是剽窃和侵吞。非但我一人如此,其实所有作家都是这样!但如你认为我的书还有你的形迹,觉得不舒服,请告知,我立即撕去有你珍宝的书页。我并告知持我此书的读者也这样做。我印的书并不多,要做到很容易。
我的文章有我自己的特色。与众不同。不是卓越,而是写法不同。正如各人有各人的脸。根据脸而认人。正如各人写的字都不同,各有各的习惯写法,根据笔迹可以找到写此字的人。文章的不同,叫做个性。文如其人。看文章的表现的习惯就可以找到写此文章的人。个性包括写法,还有作者自己写的特有的文章材料。没有个性的文字如同垃圾,是没有价值,也不值得别人看。写自己特有的事,与人不同的经历,鲜为人知的故事,阳光下的黑暗角落,平凡中的突出,没掌声的奖品,褒贬颠倒的好坏,独特的见解,绵里藏针,曲折隐晦的事迹,都属文章的特色或个性。法无定法。我的文章同一般人的文章写法是不同的,没有人相同。我不按常规的写法。也许不好,你不要学。我重文章的内容,不重文章的写法形式。句子好,有点看头,从中能学到一点东西,有可取的东西,有点引人入胜的轶事就行而不讲布局结构,也不管有无条理和是否连接顺不顺。有的短文两篇拼成一篇,没有共同的中心。有的将收拾到零散的句子,将它们杂乱地联成一篇,其中并无顺序可言,你看到的只是各色各样的好句,但前后并不连接,也无作者名。但句句都都是照亮人们灵魂的格言警句。是零散而没用绳子串在一起的珍珠。有的杂文,是由几段并无关系的断简残篇拼凑起来的。里边却有使人得到启示的东西,是甚为宝贵的。中间无须用任何文字将它将们串起来。这样做为的是节省篇幅。其实是为了不多占页面而省钱。即使比较完整的长文,凌乱的顺序也会使你满头雾水,弄不清所以然。这些文章从不该落笔的地方落笔,有头无尾,或有结尾无开头。中途起笔,未到结尾,却突然结束。但也不等于杂乱无章。你耐心看,总会看得明白的,至少会看出一些头绪来。这样写法的文章只是一部分,大部分文章却不是这样的。看下去就知道了。非故意这样,只是有时觉得比操正步还好。
重复问题。有好些不同的文章,却可能出现相同的文句或事例。我背熟过许多诗文,格言警句,俗语、俚语和谚语还有歇后语,座右铭,有许多熟语,有许多故事材料,有许多习惯用语和口头禅,在写不同文章的时候,可能重复出现。一是由于忘记,不知别的文章有没有用过,二是由于需要,觉得用上这些文句或事例,比较恰当,别无傍贷。文章写得多,有些文句,重复使用是难免的。如单读一篇,你不觉重复,又读一篇,见有相同的词句,就会兴味大减。其实这种现象是其他书存在的。我读胡适的书和曾国藩的日记,就经常碰上这种现象。尤其是曾国藩的日记,篇篇日记,都重复地写着今日几点起床,几点吃餐,几点换衣上朝。写完这些,再叙其他不同的朝政大事。象流水帐。读起真不是味。但你若理解了就不觉烦。他如实记下反映每天所做的事,是没有错的。你不能因为重复不写。若要真的按时间查起你每天所做的事,若出现时间空白。你是无法交代的。若查案件,出现空白的时间正好是案件发生的时候。你怎么交代?曾国藩是朝廷大官,他的日记这样如实重复记叙是有其作用的。可见有时文章出现文句的重复是难免的。这也是我的文章,我的书的一个特色。鲁迅的《社戏》、《祝福》都有这样的事实。非我独有。希望理解。我的文章,我的书有没有或有多少的重复的现象,我不知道。只有读起来,碰到的时候才知道。肯定有,但相信不多。
作为《落阳拾杂》这本书的《序言》到此应当结束了。但我还要画蛇添足,要多一举,说些多余的话。这本书对别人有无用,我不知道。对于从不沾书边的人,对于终年跑在生意场上的人,尤其是对那些没有文化或没有多少文化,却发了财,赚了大钱的人来说,可能会视为垃圾,不值一钱。因为他们不是靠读书,靠文化起家发家的,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文化也可以赚钱,发大财,好些读了大学的人也不过是穷光蛋,认为读书有什么用?他们的说法想法有对有不对。因有亲历,事实摆在眼前。多说也没有用,是很难听得进去的。没有最终的教训,他们是不能醒过来的。对这样的人,我是不敢把书拿给他们看的。因为我怕他们的眼神,怕他们看不起我,把我当作无知的傻瓜。对他们是垃圾。但对我则是弥足珍贵的。你不要说我敝帚自珍。我不是这样想,这样说,这样看的。对我来说,虽不说它价值连城,但至少是传家宝,是我一生中稀罕之物。
这本书是为我自己而写的。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是对自己一生的交代。在别人看来我的一生如微尘,如沙如草,有我存在和没有我存在都是一样的。简直是可有可无,甚至是多余的,不值一提。这是他们的自由。别人怎样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样看自己。对于自己一生战胜种种痛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毅力,一定要作自我肯定,要敢于作肯定。别人看不起,你更要用放大镜来看自己,虽不是英雄,但平凡中也有突出,小中也有大,别人没有的你有,都要敢于自我肯定。敢于肯定自我的人肯定不是无能的人。只有敢于自我肯定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也不至于埋没自己,对不住自己,对不住爱你的人。我这本书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而写的。一方面是对自己的交代,另方面也是对那些从小对自己就抱有期望的人,看重自己的人的交代,更是对自己后人的交代和嘱托。希望他们不要活得象我那样窝襄。要敢于做人杰。
我爱我这本书。不但因为我对这本书曾作出过毕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努力。没有人能专门为我写一本篇篇都喜爱的觉得有价值的书书。因此我希望能够出版,而且要有书号,装帧要精美高规格硬皮封面,封面左边沿装线连着书脊的地方书的前后封面都要有压过的沟痕,象马列精装本书脊封面一样,使其显得装订特别牢固而美观。你可按规定的价格收钱。精装十本,平装十本。如果出版社认为本书有市场价值,可以多印,数量由你们定。但望你们能帮推销,除了本钱,获利怎样分成,也由你们定。我很希望能看到这本书成功出版。有朝一日我能抱着这本书,经常读一读,使自己从中吸取到力量,技撑自己的晚年的生命,继续走一段更长的路,度过自己最后的日子。也能有一本书留给我的后人,使他们去读一读,明白做人的道理,走向广阔光明的人生道路,希望他们听我的话苦读书,在读书的历程上永远成为顶尖的学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是没有错的。语文要学好,尤其要学写好文章,但作为人生专业不要学文科,也千万别向仕途上努力。唯望你们在自然科学上对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
余话不尽,本书序言到此结束。
(书未写完,试写序言,成书后或再写,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