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美籍华人眼中美国小学的教育

(2022-09-16 07:08:04)

      80   美籍华人眼中美国小学的教育 

 

 我把9岁的儿子送到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去,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一位女老师看了我儿子带去的四年级的课本,对我说:“6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背着空空的书包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我深情地怀念中国的教育。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而是常去图书馆,还背回一大包书来。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微机,头也不抬地说:“作业。”屏幕上的标题是:《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大惊。我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运作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作业,竟打出了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有章有节,文章后还列出了参考书。这是我读研究生时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30岁。不久,儿子的另一作业又来了:《我怎么看人类的文化》。我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理解“文化”这个概念?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微机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这次打印出来的文章是10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儿子6年级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连串的关于“二次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这哪是作业,分明是竟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自已当年学二战史时死记硬背的情形……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待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要孩子们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告诉孩子怎样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竭尽全力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赞扬他们自已思考的结论,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敏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力与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代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高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