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普希金与果戈理

(2022-08-07 07:10:19)

            3 普希金与果戈理

 

  普希金生于1799年。1837年为了年轻美貌的妻子被人调戏而与人决斗,结果死在决斗场上。在这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八百多首抒情诗,还有童话,中、长篇小说,作品众多,被俄国文学界称为“诗歌的太阳”,被高尔基称为“俄国文学的始祖”。他是一天才,才华横溢。但令人惊奇的是,他有一个突出的写作习惯,那就是爱静。在都市里他不能写作,在嘈闹的环境里更不能写作。要写作的时候,往往要独自跑到乡间去,躲起来,把自已关在房子里,门外还得叫人加上锁,不能让人知道他在里边的时候才能进行,还得与屋主约定,在他写作的时候,不能来干扰他,到了时间才能开门叫他出来吃饭,放一会儿风,有似监狱里的犯人,不过他是自已要求这样做罢了。不这样,他就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果戈理与普希金是同代人,同是俄国作家,差不多同样短命,他生于1809年,死于1852年。他写的《钦差大臣》、《死魂灵》等作品享誉世界,同样是文学天才,别林斯基曾赋予他“文坛盟主,诗人魁首”的称号。他的创作习惯也是与众不同的,但与普希金完全相反,他喜欢嘈闹,环境越嘈杂对他的创作则越有帮助。当他知道普希金的创作习惯时,他大为惊讶。他给人写信说:“真是怪事。当我独自一人的时候……没有其他事可做的时候,……我不能也无力创作……在我感到寂寞的地方,我是什么也干不了的。现在所印出来的我的作品,都是在忙碌时写成的。我晚上越忙,回家时就越有灵感。”18387月,当他从詹萨诺去阿尔巴诺途中时,突然遇见一个高坡上的吵闹异常的小饭店,他的创作兴趣立即涌了上来,于是他跑到这个饭店里,摆了张摇晃的小桌子,取出了《死魂灵》第一卷手稿本。在烟雾缭绕的领人窒息的环境中,在乒乒乓乓的台球声中,在跑堂们来回奔走的吆喝声中,在极度的喧嚷中,果戈理仿佛沉入了梦境,一动不动地写了整整一章。后来他对别人说:“我认为这一段文字是最有灵感的文字。我写东西的时候很少这样振奋过。”

一个爱静,一个好动,真有相映成趣之妙。但使人惊奇之后又觉纳闷,他们对环境如此刻意苛求,岂不很妨碍创作?尽管我很崇拜他们的文学天才,但并不羡慕他们的创作习惯。所谓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并非天生如此。经常在某种环境里工作,就会形成某种习惯。要在绝对安静或极嘈杂的环境里才能工作,这实在不是值得人们当作楷模的好习惯。一个人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并不是能够随心所欲地作出选择的。人应该养成或者说是锻炼,使自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思考问题,从事写作,或别的脑力劳动的工作习惯,才是可取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