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读好一本书
(2022-08-03 14:30:14)
读书要有为而读,不要贪多求快,好高务远。我以为一个人一生,能读好一本书,用好一本书,已经是很不错了。你不要以为我的意见太消极保守,不可取,其实是极有益的主张。学术讨论,最强的对手是专攻一本书的人。历史上以一本书治世、立业,并卓有成效的,大有其人。汉代的荀况和宋朝的赵普就是极有代表性的两个例子。荀况口才极好,能说会道,善驳善辩,令人折服。但他经常翻阅的,只有一本《战国策》。他的本领就是从《战国策》那里学来的。赵普官至中书令,更为本事。他自已吹嘘,曾以半部《论语》辅佐宋太祖赵康胤定天下,以半部《论语》辅佐宋太宗赵光义致太平。也曾经有人考究说,他原来“寡学术”,后来宋太祖劝他读书,于是他从此办完国事便回家关起门来读书,并且一读就是一整夜,而次日临朝处理政务时,效率却极高。他死后,他的家人打开他的书箱一看,却只有半部《论语》。《三字经》对他也极为赞赏。可见他的自吹,并不算言过其实。由此看来,读书并不在多。顶用的,把它读深读透,有一本就够了。在现实生活中,我曾也看见过许多各种职业的人,都有一本这样的书。搞电器修理的,有一本《线路图》,搞建筑的有一本《施工手册》,做衣服的有一本《裁缝书》,做厨师的有一本《菜谱》,甚至养蜂、养猪、养鱼的人都有自已的“一本”。他们随身带的,经常翻的,就只有这么“一本”。但他们确确实实就靠这“一本”去解决问题,去工作,去生活。
我们应努力去找出一本于自已顶用的书来,不去读那些可有可无的书,把读可有可无的书的时间用来读这本顶用的书,背得滚瓜烂熟,穷源究底,领会其精神实质,这对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比如一个语文教师能够熟透一本词典,他将终生受益无穷,学生问词义,可随问随答,备课时也不用常去翻词典,教学讲话,词汇丰富,妙语如珠,令人钦佩,写起文章来也不会枯燥无言了。又比如想学写诗歌的人,读熟钻透一本诗歌范本,以它为指导,相信进步一定很快。又比如想学写小说的人,读熟一本小说范本,相信写起小说来,也不致瞎子摸鱼,无从下手,或束手无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