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4成功没有标准

(2022-07-12 20:34:45)

              44   成功没有标准

 

 美国著名摇滚歌手鲍勃·迪伦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在早晨起来晚上睡下,其间又在干他想干的事,而且不愁衣食,那么,他就成功了。”这是鲍勃·迪伦对人生成功的解释。……

  如果说鲍勃·迪伦关于成功的标准是人本主义,是以个人感受衡量的,而我们的成功则是在与他人比较中体现的,即只有自己比别人混得好,或成名成家,或升官发财,只有样,才能说是成功了。在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中,真正成名成家的人能有几个呢?除了少数“精英”以外,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呢?

 在这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社会里,我更欣赏鲍勃·迪伦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我信奉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的理论:不求成才,但求成人。

 成功是不能复制的,人的性格、环境、智商、情商、机遇、身份都不一样,怎能拷贝成功?如果说成功有规律可循,那么便是认识你自己、创造你自己、成为你自己。至于运用什么方式,那就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上个世纪初,有一位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可是连父母也觉得他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

  老琴师问他:“你拉琴快乐吗?”少年回答:“非常快乐。”老琴师对他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你看,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不能结果的花更加美丽,比如玫瑰。……

 少年完全明白过来,快乐胜过黄金,是世间成本最低、风险也最低的成功。少年心头的那团狂热之火从此冷静下来,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于帕格尼尼梦想。这位少年就是日后名震天下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一位刚过30岁的年轻人,写信给一位百岁老人,诉说自己的苦衷。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写作,可阴差阳错,却当了一名医生,而他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一点也不感兴趣。老人立刻回信说:“做你喜欢做的事。

 这位医生接到信后,当机立断弃医执笔,后来竟成了大名鼎鼎的作家,他就是日本的渡边淳一。……

 可以说,你喜欢做的事,往往正是你的天赋之所在,你的事业之所在。美国曾对2000多位著名科学家进行调查,发现他们中间很少有人为谋生而工作,而大多出于对某一领域问题的强烈兴趣,从而不计报酬,忘我工作。他们的成功,与他们的兴趣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位河南小伙子叫卢旭东,在北京三里屯市场卖菜,每月靠勤扒苦做,也只能挣1000多元……他发现老外喜欢“精致小巧”的菜品,他就与市场的供贷商悄悄签订合同,凡是小菜品都归他所有。就这样,他在菜市场里做起了“垄断”生意。他的菜品“特色”慢慢地在老外中有了一定的名气。……随着名气的增大,卢旭东前后在北京市区开了11家连锁店。……他还在京郊的大兴县买了一块地,建立了自己的蔬菜基地。

 他作为“中国卖菜工的第一人”,收到了美国农业部的邀请,远赴美国进行半个月的实地考察,学习美国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卢旭东认为,有时候成功真的只需要改变一点点!  

  心理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缝纫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目的性越强就越不容易成功。

   张师傅是一名杂技演员,脚耍大缸已有多年,可谓驾轻就熟。因为年龄偏大,决定改行。在告别舞台演出的那天晚上……正当人们为他精湛的技艺喝彩时,他却“失手”了……

 从表现上看,很多失手都是偶然,其实却有其必然性。因为人有这样一个弱点:当对某一件事情过于重视时,心理就会紧张;而一紧张,往往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精力分散、动作失调等不良反应。很多人在人生的关口失手,心理紧张与焦虑是重要原因之一。

 做每一件事,我们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给失败一个心理准备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