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由名著之失误所想到的
综观所览,又据手头资料,经过一番细嚼,我敢负责地说,即使是名著,也有失误的地方。
或是历史知识的失误。例如《红楼梦》说探春住处挂着唐人撰写的对联,但据考证唐朝那时还没有对联这回事;《镜花缘》写武则天居室里的自鸣钟“鐺鐺响”,但细查这方面的历史,那时还没有自鸣钟;《荡寇志》写梁山泊的英雄用大炮攻城,但那时哪里有大炮?大炮是宋朝末年西洋人马可波罗带来的,后来蒙古人才用上了大炮。或是叙述上因粗心而造成的前后矛盾。例如《鲁宾逊漂流记》写鲁宾逊打算到失事的船上寻找食物,“于是我决定只要可能,就登上船去。天闷热得使人难受,我脱去衣服,纵身跳入水中。”当他赤裸裸地爬上船时,“我发现船上的供应品完好无损。我走进面包房,把饼干塞满了我的上衣口袋……”跳水时脱得赤裸裸,这时身上哪里来的“上衣口袋”?柯南道尔笔下,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助手华医生,曾负过枪伤。在《血字的研究》中,他的伤在肩膀上,但在《四签名》中,他的伤却在腿上了。岂不矛盾?失误还有,例子不少,例如有的地方用词不甚妥贴等,为省笔墨就不再举了。
名著始终是名著,区区失误,不足挂齿,正如黑子无碍于太阳的光辉一样。但毕竟是有失误,而且有的地方还十分明显。我无意去贬低名著以示自已高明,我只是由此想到,名著尚且有失误,学生作文的失误又算得了什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往往以自已的眼光去衡量学生的作文,把后进生的作文看得一无是处,甚至为看不到满意的作文而感到失望。这是不对的。学生怎能同自已相比?难道自已真的就能写出无可挑剔的文章来?水平总是相对而言的。一篇教师认为幼稚、不肯卒读的作文,学生或许却以为比以前写得好。爱因斯坦上小学时,手工课做了一张很不像样的小板凳交给老师,老师看了很生气,并对全班学生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爱因斯坦站起来说:“有!”接着便从书桌的抽屉里拿出了两张更不像样的小板凳,摆在桌面上,对老师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老师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不好,但比这两张强。”老师不得不改变了态度。学生的作文何尝不是这样?错误是正确的先导。人总是在错误中前进的。我们无法要求学生一下子就把文章写得和老师写的一样好。所以看待学生的作文,评改学生的作文,无论学生写得怎样坏,只要他的态度是认真的,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他继续努力。评改学生的作文有无功效,不在多指出缺点,而在多说出优点,看下次作文是不是更努力,更认真。这是我从名著之失误所想到的。
加载中,请稍候......